《最后的822天》——逝者已去,愿生者平安!
昨天我的朋友圈被《最后的822天》刷屏,文章中有一段将近30分钟的视频,讲的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扎根基层、坚守初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许步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因公殉职。
朋友圈中很多都是共产党员或者是基层服务人员,大家都积极转发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其中有一位同在基层工作的朋友,说早晨不到六点就接到领导的电话,安排工作任务之类的,说许书记就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干部的一个缩影,一个典型。
这位同事以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突出基层干部工作强度之大、工作热情之高。
《最后的822天》,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疼。我想知道,为什么非得等到人不在了,才去重新审视这个人。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送我一幅自己作的画,我开玩笑道:“我得好好保存着,说不定哪天就价值连城了呢。”朋友笑着说:“等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虽说是玩笑话,但是并不好笑,我感觉到丝丝悲哀。我想起很多著名的画家生前都是穷困潦倒的,死后他的价值才得到大众的认可。死后名对于本人来讲,可能没什么意义吧。死后名再多,人已经不在了。
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觉得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也不想用所谓的工作时间来衡量自己是否努力。我的思想还是比较狭隘的,还是自我意识比较强,没有那种大家意识。至少现在的我,做不到为了工作置自己的身体不顾。在我的认知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管什么时候,身体是第一位的。像许书记这种信念坚定、忠诚于党,立足本职、拼搏奉献的基层干部不在少数。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为人所知,很多人因为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为人所知。
我想,对于许书记的家人而言,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经常陪着自己看故事书的爸爸,早点回家的丈夫,听自己唠叨的儿子。而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曾经的美好回忆,再也没有这样的画面了。
工作一年以来,了解到很多脱贫攻坚一线因公殉职的干部,年轻的二十几岁,年龄大的也不过是四十来岁。不同的悲哀,共同的原因,都是操劳过度。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强调给基层减负,也确实推行了一些举措。但是,在基层,还是报不完的表,录不完的数据,加不完的班。
如果用工作时间来衡量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我宁愿是那个不努力的人。得到社会的认可固然是一种无上光荣,但是用生命换来的荣誉,对逝者来说,已然没有什么意义。
我倒是觉得,与其褒奖逝者的光荣事迹,不如深刻反思一下,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让我们那些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老实人永远离开了我们。
应该没有人喜欢加班,但是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不得不加班。在基层,加班是一种常态;按时下班,是一种奢望。试问一下,所有的加班都是有利于人民的吗?所有的加班都是必要的吗?
逝者已去,愿生者平安!
(2019.10.19 乡村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