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而优雅地成长
一粒种子,是放在温室里悉心呵护,还是置于风雨中任其自然成长?
一株虞美人,是日夜浇水热切期待,还是偶尔锄草静静守候?
相信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选择后者,但真正行动时映出的却是前者的影子。
这个时代,缓慢而优雅地成长似乎成为一种海市蜃楼般的美好愿望。
总感觉当前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注脚。“中国速度”仿佛一句国家咒语,衍生出巨大的集体焦虑。在这里,闯红灯、插队、疯抢、盲目竞争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连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幸免。于是乎,形形色色的早教、少儿艺能培训班层出不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总是用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这一切看似很合理,实际却危机四伏。
我们常会在新闻媒体中看到许多关于“神童”的报道,他们“天赋异禀”,或记忆超强,或数学能力突出,其妙语生花的言辞有时会让我们这些大人自惭形秽。然而太多的“神童”长大后却鲜有听闻与少时盛名相符的成绩,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空留一曲伤仲永式的咏叹。
就像《三重门》里的林雨翔,这个从小在史书典籍中长大的孩子,典型是父母揠苗助长式教育下的牺牲品。幼年的抢先一步并未给他的成长带来实质性帮助,相反他养成了孤傲自负的性格,最终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显然,快速成长并非幸事,而家长们一厢情愿的助力反倒成为孩子成长脱节的催化剂,就像一株幼苗刚刚萌发便被强行催生为参天大树,往往更容易在暴风雨中訇然倒地。
如果说缓慢强调的是成长的速度,那么优雅则更应是注重成长的质量。
曾看到一组照片,拍摄的是二战时期硝烟四起的伦敦,遍地残垣里三位绅土神情自若地从早已变成废墟的图书馆里取出残破的书籍,在炮火的轰鸣中优雅地阅读,画面比战争本身更震撼人心。很多时候,我们羡慕英国人优雅的行为举止、生活方式,却常常忽略其深层原因。实际上,优雅来源于平和柔软的心境,它稳定澄净,不被现实所打扰,不为逆境所触动,而优雅地成长,更多的则应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有一份不从俗的信念,在时间的洪流里安之若素。
郭橐驼种树强调"能顺木之天而致其性″,说的正是过犹不及这个道理,树如此,人亦然。成长是一种循序渐进的长期系统性工程,它隐于缓慢流动的时间之中,向内打磨思想,澄清心智;向外释放热度,温暖社会。
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不该是和时间赛跑,而应是和自我不断对话。这种成长,前缀是生活,后缀是收获。
抛物线的完美弧度,需要静静等待自由落体的闭幕;果熟蒂落的美好,亦须一季的漫长守候。成长,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对我们而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应是看到生命成长的轨迹。
成长路上,何妨放慢脚步,优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