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女心理师》:只有我出问题了,你们才能齐心协力在一起
专栏:理事会•教育
推荐编辑:仙灵
【推荐语】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家庭系统的问题,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问题时,要做的不仅仅是擦拭镜子,更要学会反观自身。愿我们每个家长不仅仅是有爱孩子的意愿,更具备爱孩子的能力。
文/冰心蓝蝶
01
“为什么他们都不相信我……”
《女心理师》中的尤娜,一个漂亮优秀的高中女生,播音主持特长生,班里的佼佼者。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有着美好前程的姑娘,却两度选择自杀,想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一次是因为她在演出时从台上摔下来,她指认说小哲推了她,而小哲不承认,她认为老师偏袒小哲,不信任自己,所以上了楼顶。
一次是因为小哲那套昂贵的新西装被弄脏了,小哲气冲冲地跑去寝室,狠狠地扇了她一巴掌,两人再次发生冲突,尤娜又从游泳池上跳下去。
故事的开头,大概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常见的校园霸凌事件,她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因为一点小事被冤枉就要跳楼跳水的。
但随着故事进展,在咨询师贺顿一步步地引导下,核心问题才逐渐呈现出来:和小哲的矛盾,仅仅是个结果而已,而原因,在于她的原生家庭。
比起不被信任,她更在意的是,她觉得大家更信任小哲,再进一步说,她在意的是,小哲比她得到更多的爱和关注。
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她想要得到爸爸更多的爱,想要挽留爸爸,想要拯救这个家的心。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在贺顿的询问中,她的父母坦白了隐藏已久的秘密——“我们离婚了”,而这个他们自以为隐瞒的天衣无缝的秘密,其实早已在无意间被尤娜发现。
作为家庭中最弱小的一员,孩子不知道怎样去挽留要离开的爸爸,拯救即将分崩离析的家。
而频频争吵的父母,唯有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双方才能够团结起来达成一致。这让孩子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出问题了,就可以挽留父母,父母就可以重归于好,那么这个家就还是完整的。
当尤娜的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伤害,当火柴一根根被点燃,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悔恨也在被燃烧。
02
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所有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问题的呈现,往往是从家庭系统中最弱的那个人——通常都是孩子——身上显示出来。
如果只是单纯地去针对孩子的问题去解决问题,那么真相永远都是个谜,只有“顺藤摸瓜”追根溯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尤娜的妈妈是个很强势的女人,她很爱孩子,却不允许孩子有自我,对孩子过度控制。
而且这种控制中隐含了对丈夫的不满,当孩子选择艺术时,对她来说就是选择了父亲,选择了自己的对立面。
这让她感到更强烈的失控,同时感觉到被背叛,于是更加猛烈地控制和争夺,从而加剧了家庭矛盾的恶化。
而尤娜的父亲,一个沉默逃避的男人,他同样深沉地爱着女儿,比起强势控制的妻子,他更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然而,面对强势的妻子,他在家中毫无地位可言,也完全没有话语权。双方长期持续着“你追我逃”的模式,直到在一次剧烈争吵中将矛盾推到顶峰,以离婚收场。
夫妻二人的矛盾,也直接导致了尤娜后来的种种问题:
去超市故意偷不值钱又容易被发现的薯片,看父母急匆匆一起赶来;
切水果故意割破手,生病在家却无比开心,因为妈妈守在身边,爸爸也很快就会回来陪她;
和同学发生矛盾跳楼跳水,每次只要她一出问题,父母必然会双双奔赴现场。
只有在那个时候,她才能感受到父母深切的爱和关注,感受到父母依然在一起,家依然是完整的。
03
其实尤娜,是多少孩子的缩影,而尤娜父母的相处模式,也是中国式家庭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关系模式。
控制的母亲,逃避的父亲,和一个夹在中间不知所措的孩子。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往往会成为他们关系的拯救者,同时也成为家庭问题的呈现者。
如果能够利用问题出现的契机,让家庭成员的潜意识可视化,将问题彻底解决,那么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而更多的家庭,在没有意识到问题时顺着本能选择了结束关系或者隐忍,让孩子成为了家庭矛盾的牺牲品。
为人父母,其实就是一场修行,孩子就是我们修行成果的反映。只有当我们拥有更高层级的能量,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长。
爱是一种能力,愿每对父母,都能拥有这种能力。
作者简介:85后二宝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爱读书,爱写作。执笔抒心,笔随心动,愿用我的文字,温暖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