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七月半祭祖

2023-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姑依滑雪

七月半祭祖

  对于独克宗古城人家户而言,重要的节日除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之外。七月半祭祖算得上头号节日,独克宗古城的七月半祭祖。说是节日,又不是标准的节日。它主要的主题内容就是祭祀祖先,独克宗古城七月半祭祖分为接祖、祭祖、送祖三个部分。

      一般而言独克宗古城人家户,从农历七月初十开始接祖。这是独克宗古城人家户每一年祭祀祖先的开始部分,七月半接祖被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看得非常重要。

从传统文化上而言,中国寻根文化由来已久。祭祀祖先便是寻根文化的表现文化之一,当然祭祀祖先不只包含寻根文化。还包含有不忘根(本),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文化。

这么多文化内涵如何表达?中国人找到一种合理表达,多种文化内涵表达的综合方式——祭祀祖先。我们也可以将祭祀祖先称之为祭祀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中国祭祀祖先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独克宗古城人家户,非常重视七月半祭祖。母亲在七月半临近之前,就已经准备祭祖前的准备工作。发麦芽这是七月半祭祖之前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发麦芽就是将适量的麦粒盛放在盛有水的碟子中。

在物质条件不太丰裕的时代,七月半祭祖需要用到的东西相对简单。从我能够记事开始,临近七月半祭祖。独克宗古城人家户,都由家庭主妇们操办相关事项。

等到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到来,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的祭祖日子也就到来。这一天正午过后,父母就开始准备祭祖的相关事项。母亲提前发的麦芽早已经葱绿,在独克宗古城人家户传统习俗之中。七月半麦芽越是青葱,预示着一切都顺风顺水。

一番忙碌之后,自家的祖先都被迎进厅堂中的神龛。在独克宗古城进行祭祖仪式主要负责人是当家的人家户,按照独克宗古城传统习俗来阐释当家者。实际上就是一家中的长子,是名副其实最符合当家无可争辩的最佳继承者。

兄弟姊妹分家自立门户单独过日子,当家的长子两口子就成为主担祭祖仪式的人。不过,随时代发展,并不一定是由一家长子继承当家的最佳人选。

兄弟姊妹中,父母愿意跟随过日子者。就是这一家中当家者,顺理成章成为祭祀祖先仪式的主担者。

父亲在兄弟姊妹中排位最小,也就是兄弟姊妹中的老幺。然而父亲却成为当家者,自然祭祀祖先的仪式顺理成章落在父母的肩上。

农历七月初十四,是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祭祖的日子。这一天是整个祭祖仪式中的第二个部分,父母照旧认认真真按照传统习俗祭祖。

对于我们而言,在年幼的时候。对于七月半祭祀祖先,多半并不懂得其中所包含的意义。父母并没有用高大上的理论,来给我们阐释祭祖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在父母看来独克宗古城人家户有农历七月半祭祖的传统习俗,独克宗古城一代代人都在传承一种寻根传根感恩祖先的传统习俗。在独克宗古城人看来,没有祖先就没有自己。后代都是由祖先养育长大,应该感谢自家祖先的养育之恩。

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祭祀祖先的理由朴素简单,都身力并行一代一代践行祭祀祖先传统习俗。

父母当然会用,他们父辈传授给他们的朴素简单的道理。给我们阐述独克宗古城,七月半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的意义。

农历七月初十五,是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祭祖仪式中最后一项仪式——送祖的日子。父母照旧忙碌准备送祖仪式的相关事项准备,送祖仪式结束也就宣告一年一度的接祖(祭祀祖先)的仪式结束。

用当下的话来说,哲学主要探索的问题——就是我们来自何处要去往何处。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祭祀祖先的传统习俗,没有哲学探究深奥的程度。

但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祭祀祖先的仪式,明白无误的证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来自于祖先的生育,一代一代被祖先养育的后代不断走向明天。

当然独克宗古城人家户,七月半祭祖并不属于哲学探索范畴。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祭祖传统习俗出发点就是寻根续根和感恩。这种传统习俗,理论上并没有深奥的阐述,只有行动上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

对于独克宗古城人家户,七月半祭祖是一种代际传承持续的实践活动。

或许从高大上的文化理论上而言,独克宗古城人家户七月半祭祖算不上高大上的传统文化。不过,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的祭祖,确实又是一种无可争议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从父母给我阐述过的关于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祭祖的相关往事中,不难发现独克宗古城人家户接祖是由个体和集体两部分构成。每年农历七月初十,都由各家单独接祖再到农历七月初十四祭祖。农历七月初十五送祖到独克宗古城大庙(观音庙),再由大庙给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的所有祖先进行送祖仪式。

“文革”中独克宗古城位于仓高头的大庙被拆毁,之后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的祭祖仪式就变为各家单独进行的仪式,缺少大庙集体给独克宗古城人家户祖先送祖的仪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