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心理军迷

从心理学看台湾

2017-07-14  本文已影响161人  张金图

近期正在读法国作家勒庞写的一本书叫《乌合之众》,这是我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勒庞的年代在法国资本主义革命的时候,他看到,推动这次革命的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个群体。自此,群体越发成为改变社会的中坚力量,尤其体现在对现有体制和文明的破坏性上。勒庞虽不是心理学家,但是这本书却让他成为社会心理学发展的重要人物。此书不多说,我想说台湾。

台湾大众的集体无意识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则新闻,讲的是二代台胞证的事情,新证将和我们使用的身份证拥有同样的功能。其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反思:接受采访的台湾学生普遍表示,拿到台胞证之后内心五味杂陈;特别是一位从事影剧业的年轻人到了北京很多年仍然很难接受“台湾已经不特别了”这个事实。还有一位经营微信公众号的台湾年轻人很想对大陆同学说:醒醒吧,台湾普遍不喜欢大陆。

可能台胞证的推行让大家感觉我们距离统一台湾又近了一步。但是我却有不同的结论:现在的台湾年轻人心里会难受,我想是因为他们对大陆毫无归属感可言!这还是台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不用说台湾大众了。在他们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似乎没想过统一。而这种归属感,则是集体无意识(弗洛伊德称为集体潜意识)的一种表现。

台湾在改教科书,并且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而在我们曾经寄希望的国民党执政期间,也没有纠正民进党当初更改的教科书。台湾上届领导人马英九曾说:“我们与民进党的确有很多矛盾,但是我们的矛盾再大也比不上同共产党的矛盾大。”不是他们不能改,而是不想改,这才是从根本上搞独立!因为台湾在利用政府的力量影响集体潜意识,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少年。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他们长大后推动统一。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关于台湾和大陆同属一国的概念。这个群体,是台湾未来的主力。

由金一南将军的文章想到的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回归后取得很大的成就,从某种角度来说,香港是为台湾作的一个示范。当然,我没有任何意向否认香港回归以来取得的成就,只是反思一些问题。

金一南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讲,我们在香港推行的“一国两制”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忘了干:那就是“去殖民化”。我注意到林郑月娥在上任前建议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但是仅仅是在幼儿园升国旗这件事情,都会有人批评说这是“洗脑”。现在相当一部分“港独”分子,包括参与“占中”活动的人有相当的一部分是二十几岁,是在香港回归后成长起来的。我上网搜了一下相关图片,的确很多年轻人。

《乌合之众》中讲到现在是群体时代,这本书出版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这个观点仍然是正确的。现在我们越来越强调人权,人与人的平等,民主观念自然越来越强大。大众的行为基础应该归因于大众心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众心理活动规律有时遵循的并不是理智,而是群体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道德。我在收听《罗辑思维》的时候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一个公司里,十个人的团队,领导冲锋在前;一百个人的团队,领导指挥若定;一千个人的团队,领导运筹帷幄;一万个人的团队,领导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群体的力量!我们在统一之后面对的难题会很多!最大的难题就是培养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而在短时间内解决不了。

一个巧妙的时间点

偶尔看到一位军内将领的文章,里面提到:按照国际惯例,岛屿归属的认定,以100年为关键时间节点。100年后,不看该岛屿历史上曾经属于谁,而要看一百年内该岛屿实际由谁控制。

虽然我们一再声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从日本二战战败归还后从未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已经有72年。从建国开始算,也有68年。

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2047年将是香港回归50周年,意味着香港的制度将完全与大陆一致。两年后的2049年,则是建国100周年,也是国家发展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样是台湾正式不在大陆控制之下的100年……

愿祖国明天更强大

自习主席上台以来,感觉国家的前进脚步在调整,虽然步子没有变大,但是更坚实了。政治上,政府运行更有效了;外交上,面对争端更强硬了;经济上,走出去的步子更大了;军事上,改革强军的号角吹响了……今年,我感觉被国家取得方方面面的成就刷屏了。7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并且出征,祖国真的强大了。

我真心希望让台湾早日回归(最好是和平回归),和我们共同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