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

瑜伽修行之旅(第11—12天)

2019-03-02  本文已影响30人  小步姐姐

文/李丹

因为周五的高强度学习,所以周六身体停了一天,但在第11天周六的这个清晨,我写了两篇非常有感触的瑜伽修行之旅,书写的过程也是梳理回顾、消化与提升的过程,对我也是极大的帮助。

到第12天的时候,清晨我连续练习了6次拜日式,全身热乎乎的。最重大的发现是我做八体投地的这个体式不费劲儿了。练习多年,看似很简单的这个八体投地的体式却折磨了我许久,每次做身体总是憋屈的重重掉下来。因为以前练习很费劲儿从来不会去琢磨为什么?就是觉得我不行、我不行。

练习练习再练习,一起随之而来!耳畔又想起老师说的这句话。同学欢欢也提醒我很多次,这个动作要点是腹部力量。没想到经过10多天的学习与练习,腹部力量已经相对自己而言,大大提升了。

星月老师常常强调,腹部是中段、是核心力量。于是我在知乎上收索了关于“核心力量”的全面解释。下文全部文字就是转载来学习的,感谢知乎上的解答朋友,感谢您的知识贡献,让我又清楚了一点点。

核心力量,最早叫核心稳定性,再往前,是从探讨脊柱稳定性问题中引申出来的。这个脊柱稳定性的观点,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有个“二柱理论”、“三柱理论”,后来,大约是1992年,发展出一个“三亚系模型”理论。这就类似现在俗称的核心力量概念了。

但是,在学术界,“核心力量”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到底是哪些肌肉,学者们往往一人一个观点。有些学者说,核心肌群就是人体膈肌以下,盆底肌以上的区域;有些学者说,是腰部腹部肌群;还有些学者说,核心肌群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位置;还有更多学者认为,核心力量指人体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区域。

总的来说,国外学者习惯把核心肌群界定为“腰椎-骨盆-髋关节”区域。国内的学者,则偏向于把核心肌群定义为人体重心位置的肌群,比如传统武术里讲的“丹田”附近。

如果按照主流观点来说,那核心力量就是腰椎、骨盆、髋关节形成的整体。具体说,这部分涉及到29-33块肌肉,很复杂。

实际上,核心力量不光是肌肉力量这么简单,还涉及到几个大系统的配合。我举个例子,便于大家理解。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放在桌子上一转,生鸡蛋转不了多少圈就停了,熟鸡蛋可以转更多圈,比较稳定。原因就是因为,生鸡蛋内部松散,旋转时流失了不少能量。

同样,一根棍子,两头硬中间软,挥下去肯定难以发挥力量。人的核心区域也是软连接,稳定性好,力量才能得以传导。

但核心区域光硬还不行,该柔软的时候也要柔软,好像鞭子一样,软有软的好处,能发挥抽击的力量。那种感觉有点类似于武术里说的“寸劲”、“柔劲”。

所以,核心力量,不但要突力量,还要突出“协调”两个字,真的讲起来非常复杂。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核心力量与身体姿态的关系,其实远不能反映出核心力量在体育训练当中的全貌。如果比较全面的理解核心力量,就是下面这两个图表。

图片来自知乎分享 图片来自知乎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