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怎样陪伴孩子学习 (下篇)
文 | 华泳
编辑 | 杜昕
大家好,前几天我分享了疫情期间如何陪伴孩子在家学习。里面有一个点我还没有说,今天打算分享给大家。
还记得下面这张图吗?这是我分析了俺儿子的学习状态后做出来的。他有两大情况:1、态度消极,2、基础薄弱。我分享的内容就是按照这两大方向来阐述的。
今天我想谈的,就是关于图中“掌握更多”的两个分支:硬知识和软技能。
01
什么是硬知识?简单的说,就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知识点,没有什么灵活性可言。
比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就是公元前221年,222年就是错的。
再比如,李白人称“诗仙”,这也是硬知识。你说我觉得李白比杜甫厉害,李白应该是“诗圣”。你这样想当然没问题,但是这个知识点是不能变的。
还有,就是比如某个字怎么写,怎么念,笔顺是什么。
这些都是硬知识。
对于孩子学习中硬知识的部分,我们要严格要求,看到错误,要及时纠正。
简单的说就是:严谨。一是一,二是二。
02
那么,软技能又是个啥东西呢?
英语是,soft skills。
要注意的是,我这里所说的软技能,并不是社会学里的概念:如果大家百度的话,其实是可以查到,社会学里软技能指的是EQ。
我这里所说的软技能,指的是,那些灵活的、可以随着孩子成长而不断进步的、没办法教的能力。
对于软技能,需要我们尊重和允许。
首先,我来谈谈灵活性。
比如,语文里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个就很难定义什么是“有感情”,到底要有多少感情,怎么个量化?家长只能示范一下,却无法强行要求。
再比如,“这段话里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
这样的题目,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实他们是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的。
孩子有些时候就是觉得那个字好,我觉得只要是他们能够讲出自己的理由,也是需要尊重和允许的。
当然,老师心里有标准答案,老师肯定希望孩子们都按照标准答案来回答。我作为家长,可以理解;但是我却不打算和老师一样。
关于软技能的第二条,我想说的是,“可以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进步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理解能力、解读能力、对某些东西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等。
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同一个故事,不同年龄的人,随着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越来越多,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家长情不自禁的就想要孩子像自己一样理解得很深刻,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孩子的成长都是由浅入深的,由具象到抽象的。
第三,没办法教的。
比如,创意和主动性。创意怎么教呢?主动性怎么教呢?
很显然,没办法教。
这些都属于软技能,在这些领域里,我们的态度是,尊重和允许。
哪怕是孩子看了童话白雪公主之后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便照镜子,我们也要表示尊重。
好,我大致就说这些。
欢迎大家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我的小助手进成长群,来提问,或者分享自己最近陪伴孩子在家上学的事儿,丰富我们的内容。
华 泳
中国系统排列行业协会认证的系统排列师
全国首批获得中级证书的系统排列师
海灵格新家排师
心理咨询师
前骨科医生,全职爸爸
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践行者。
开设“周二读书会”、心灵成长系列课程和系统排列工作坊
协助愿意成长的朋友一起走在育儿和育己的路上
化蛹公众号
微信号 : fenixhua0
助理二维码
扫码了解更多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