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鲤
------我对老爸说:我儿子比你儿子牛叉。我对儿子说:我爸爸比你爸爸厉害。
我是孔子的独子,我有个妹妹,被爸爸许配给了“含冤入狱”的公冶长。[1]
我生的光荣,死的无名-------几乎默默无闻的死在了老爸的前面:那是公元前481年春天。那年秋天颜回也死了,颜回是老爸当作儿子看的,而且是很满意的“儿子”-------相比我而言。
老爸19岁,新婚一年后,老妈幵氏就生下了我。
当时的老爸,因为用很奇特的方式重新继承了贵族的身份,而且从宋国娶回老妈,在当时的曲阜是一位冉冉升起的青年才俊,所以喜得贵子这事儿传到了鲁昭公耳朵里,鲁昭公送来一条大鲤鱼以示祝贺。
受宠若惊的老爸直接就把我取了个鱼的名字:我姓孔,名鲤,字子鱼。
不过我这辈子吃的最多的不是鱼,而是肉干,有牛肉的,猪肉的,都是老爸的学生当学费送来的-----有一段时间,老妈甚至开了个经营肉干的小食品店,这方便了学生,也方便了邻居,你想啊,学生们要交学费,拿来肉干,拿来多了,可以找回谷子;肉干不够,可以用其它东西来抵;而邻居到店里买到新鲜的、本地产的农副产品,而且都知道是谁谁家的,何乐而不为?
我觉得老妈蛮能干的。
不过老爸看不上这些生意啥的,就像他看不上子贡的生意一样。老爸喜欢的是读书、教书,带着一大帮人做大事,白天上班,下班上课,也忙的不也乐乎,他俩各忙各地,我呢?也就成了两个人的助理。
在店里,是店小二;在学校里,也是老爸身边端茶倒水的助理。
杂事很多,不是我成绩不好的借口------我承认我没有像血缘一样嫡传老爸的学问,甚至在举止行为上,也不像他那样高大魁梧、能歌善射。我比较寡言,也很怕老爸问我。在他面前,我总是趋步而行,悄无声息。
但是再小心,还是被老爸“考”到。一次他突然问我,读诗乎,我如实回答,没读,他不高兴的说,不读诗无以言;另一次,他问,读礼乎,我答“没读”,他更生气,“不读礼,无以行”;还有一次,他问我,知道《周南》和《召南》吗?[2]我大概知道这是两章诗经,还可以唱的,但是细节不甚了了。老爸又批评我:这也不懂,就像一个面墙而立,有何出路,哪来见识?[3]
反正我不懂啥,恰恰被他问个正着,按现在的话说是“我总是成功的躲过了考点!”
即使这样,来自陈国的小师弟陈亢,还是怀疑我老爸为我开小灶了。甚至还有一段时间,学生们认为我老爸没有把知道的全教给大家,搞得我老爸自己表白:“[4]
凭良心说,在这一点上,学长学弟们确实多虑了------一是老爸没觉得我值得他开小灶;再者,即使老爸点我的诗、礼、乐,也都属于当时的主修课程范围,没特别小灶一说。
至于大家有时候常常不能全部明白老爸所讲的君子智仁勇的道理,也很正常,一是因为学生们理解力不同,悟性不够,颜回都说老爸“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二是因为老爸本身的学问也是在不断演进,不断精深的-----比如给他影响很大的“易经”,他五十岁开始才“韦编三绝”地钻研。
我是他的独子,而已。在老爸和老妈之间,我怕老爸,亲近老妈。他俩关系也一般,离多聚少。在老爸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我基本上在曲阜料理家里的事情。老妈死的时候,老爸派了子贡回来打理一下后事。
在老爸六十八岁荣耀回国的时候,妈妈已经死了两年了,但是我依旧悲伤,想起来就会流泪,会哭出声来,因此,还被老爸训斥了。
我是他的独子,而已。
我有一妻,生有一子,到了晚年我娶得一卫国的妾,我死的时候,她肚子怀了孔伋。也许在我老爸看来,我对儒家的最大贡献就是这个我未曾谋面的儿子。孔伋的名和字,都是老爸取的!孔伋他通过小学弟曾参,得到我老爸他爷爷的嫡传,写了《中庸》,而且有《子思子》传世-------据说,就连言行上,他也像他爷爷一样敢说敢为。
好吧,隔代遗传。
[1]【5.1】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虽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③妻之."【注释】①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缧绁:音léi 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③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2]【17.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1)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2)也与?”【注释】(1)《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地的民歌。(2)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
[3]【16•13】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注释】(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4]【7.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注释】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