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

索甲仁波切 著 西藏生死书(20)

2018-10-25  本文已影响81人  悠远的歌

经验

当你继续修行时,你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经验,包括好的和坏的。正如同有许多门窗的房间允许空气从四面八方吹进来,同样的,当你的心开放时,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经验进到心中来。你也许会经验到喜悦、清明或无思无念的境界。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经验,也是禅修进步的象征。因为当你经验到喜悦时,这是欲望暂时消失的征兆;当你经验到真正的清明时,这是侵略性已经暂时停止的征兆;当你经验到无思无念的境界时,这是愚痴已经暂时消失的征兆。它们本身是好的经验,但如果你执著它们,就会变成障碍。经验还不是觉悟;但如果我们一直都不执著,它们就会真正发挥其功能,变成觉悟的材料。

负面的经验往往最容易误导人,因为我们总是把它当做坏的象征。事实上,在我们修行中的负面经验,却是伪装的福报。试着不要去厌恶,而要反过来了解它们的真实面目,它们只是经验而已,如梦幻泡影。体悟经验的真实本质,可以让你免除经验本身造成的伤害或危险,这样一来,即使是负面的经验,也可以变成大福报和成就的来源。自古以来,就有无数关于大师在负面的经验上用功,并将它们转化为觉悟的催化剂的例子。

依照传统,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而言,带来障碍的不是负面的经验,反而是好的经验。当事情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你必须特别小心和专注,才不至于变得满足或过分自信。敦珠仁波切在我经历一次非常强的经验时对我说:“不要太兴奋,它终究既不是好也不是坏。”他知道我正在对经验产生执著,那种执著,就像其他执著一样,必须切除。在禅坐和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习不执著好的经验,不厌恶负面的经验。

敦珠仁波切警告我们,有另一个陷阱:“另一方面,在禅修中,你也许会经验到浑浊、半意识、漂浮的境界,就像有一个盖子悬在你的头上:梦幻般的迟钝。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模糊和心不在焉的停滞而已。如何脱离这种境界呢?使你自己清醒,挺直你的背部,呼出肺部的污浊空气,把你的觉察力导向清朗的虚空,让你的心清新。如果你还是停留在这种停滞的状态,你将不会进步,因此,每当有这宗退步情况时,必须一再清除。尽力保持警觉,这是很重要的。”

不管使用哪种禅修方法,当你发现已经自然到达清醒,辽阔和跃动的安详时,就放弃它,或让它自己消逝。然后,继续宁静而不散乱地停留在那个境界,不需使用任何特殊的方法。那个方法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不过,如果你的心流失或散乱了,就必须再度使用最能够让你静心的方法。

禅定真正的妙处,不在任何方法,而在它持续鲜活的当下经验以及它的喜悦、清明、安详,最重要的是,它毫无执著。对自己执著的减少,是你变得更自由的征兆。越多经验这种自由,我执、希望和恐惧逐渐消失的征兆会越清楚,而且你也将更接近无限丰富的“无我智慧”。当你生活在那个智慧之家时,你再也找不到“我”和“你”、“此”和“彼”、“内”和“外”的藩篱:最后你将回到你真正的家——非二元的境界。

休息

人们常问:“什么时候禅坐较恰当?每一次需要禅坐多久?我应该早晚禅坐二十分钟,还是在一天中较短地禅坐几次?”是的,禅坐二十分钟会很好,但也不全如此。我不曾在经典上发现禅坐二十分钟的说法。我想那是西方发展出来的说法,我称它为“西方禅坐标准时间”。重点不在禅坐时间的长短,而在禅坐是否真正带给你某种程度的专注和活在当下的境界。在那个境界中,你开放了一点,能够跟你的心性连接。五分钟的清醒禅坐,远胜过二十分钟的打瞌睡!

——————————

①虽然我已在书中尽述禅坐的方法,但请注意,光靠书本是无法真正学习禅坐的,一定要有具格的上师指导才行。

——————————

敦珠仁波切总说,初学者的禅坐时间应该短,坐个四五分钟,然后休息一分钟。在休息时,要放下禅坐的方法,但不要连你的专注也放下。奇妙的是,有时候,当你一直在努力禅坐,休息的片刻,如果你还保持专注和活在当下,反而是禅定发生的时刻。这就是为什么在禅修中,休息和禅坐同样重要。有时候我会劝禅修时面临问题的学生在休息时禅修,在禅修中休息。

小坐片刻,然后休息,大约三十秒或一分钟非常短暂的休息。但要专注在所做的事上,不要失去当下及其自然的轻安。然后让自己清醒,重新禅坐。如果你照这样做多次的短暂禅坐,休息将时常让你的禅坐变得更为真实,更有启发性,它们将从你的禅坐过程中,除去笨拙、令人心烦的僵硬感、严肃感和不自然,带给你越来越多的专注和轻安。通过这种休息和坐禅的交叉运用,渐渐地,禅修和日常生活的藩篱将会崩溃,它们之间的对比将会消解,而你将发现自己越来越活在自然、纯净的当下,毫不分心然后,就像敦珠仁波切常说:“即使禅修者要离开禅修,但禅定觉不离开禅修者。”

结合:动中禅

我发现现代的禅修者缺乏如何把禅修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知识。我要特别强调:把禅修结合到生活中,是禅修的根本、重点和目的。现代生活的暴力和压力、挑战和零乱,让这种结合的需要变得更迫切。

有人向我抱怨:“我已经打坐了十二年,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我还是老样子。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的修行和日常生活之间有一道鸿沟。他们把修行和日常生活放在两个隔离的世界里,从来也不相互启发。这让我想起在西藏读书时认识的一位老师,他可以将藏文文法的规则解析得头头是道,却几乎写不出一句正确的句子。

既然如此,我们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结合?怎样才能让禅定的宁静喜悦和旷达自在地渗入日常生活?除了持续不断地修行,并无取代方法,因为唯有通过真正的修行,我们才能够持续尝到心性的宁静,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这种经验。

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不要太快就跳出禅定,停留几分钟,让禅修的安详渗入你的生活。如同我的上师敦珠仁波切所说:“不要跳起来就跑开,要将你的专注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要像一位头颅破裂的人,随时随地小心翼翼,唯恐别人碰到他。”

重要的是,在禅修之后,不要回到我们易于固化地看待事物的习气中。当你重新进入日常生活时,要让禅修带给你的智慧、洞察力、慈悲、幽默、柔软、旷达和自在充满你每天的生活经验。禅修唤醒你体悟一切事物的本性是如何虚幻如梦,甚至要在生死苦海中维持那份觉察。一位大师曾经说:“在禅修之后,修行人必须变成幻化之子一般。”

敦珠仁波切劝大家:“万事万物固然都是如梦幻泡影,但你还是要幽默地继续做事。譬如,当你走路时,不要有无谓的严肃感或自我意识;反之,你要轻松地走向真理的开放虚空。当你坐下来时,你要做真理的堡垒。当你吃东西时,要把你的负面和幻想吃进空性的肚子,消融它们遍及虚空法界。当你大小便时,观想一切障碍正被清洗净除。”

因此,真正重要的不只是练习如何禅坐,而是禅坐之后,你有什么样的心境。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将这种宁静和专注的心境延伸至所做的一切事。我很喜欢一则禅宗公案。

弟子问师父:“师父,你如何将证悟表现于行动之中?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饿的时候就吃,困的时候就睡。”师父回答。

“但是,师父,每个人都在睡,每个人都在吃啊!”

“但是,他们吃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吃啊!他们睡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在睡啊!”

从这则公案中,衍生出禅宗名言:“当我吃饭时,我就吃饭;当我睡觉时,我就睡觉。”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全然在当下,绝不可以让自我的分心阻止你清醒,这就是结合。如果你确实希望达到这个目的,你需要做的,不只是把修行当做偶尔服用的药物或治疗,而是要把它当做每天的食粮。这就是为什么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在闭关的环境中修行,是发展这种结合力量的殊胜方法。

常常有人参加禅修,总是希望获得异常的结果,比如看到某种景象、发光或神通。当这些神异现象没有发生时,他们就觉得失望。但禅修的真正奇迹远比这些现象还要平常有用,那是一种细微的转化,这种转化不只发生在你的心灵和情绪之中,还实际发生在你的身体上。它具有很大的治疗功能。科学家和医师已经发现,当你的心情很好时,你身上的细胞也比较愉快;反之,当你的心情不好时,你的洗吧也变得有毒。你整个人的健康情况跟你的心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灵感

我说过禅坐是通往证悟之路,是此生最大的努力。每当我对学生谈到禅坐,我总是强调禅修必须严谨修行和虔诚恭敬,同时也总是告诉他们,重要的是,禅修必须尽可能富有启发性和创造力。从某一个角度来看,禅修是一种艺术,你必须把艺术家的心情和丰富的创造力带进禅修。

就好像你在日常生活中,常带点紧张和竞争意识一般,你应该灵巧地使用各种方法启发你自己进入祥和之中。使禅修变得非常喜悦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找些能够令你神采飞扬的隐约,用来开放你的心情和心智。你可以搜集过去曾经感动你的诗、箴言或教法,把它们放在身边,随时用来提升你的精神。我一直都很喜欢唐卡,从画的美感中获得力量。你也可以找些能够激起神圣感的画,悬挂在房间的墙壁上。你可以倾听一位大师的开示录音带,或听听神圣的唱诵。你可以在禅坐的地方摆上一朵花,点上一炷香、一根蜡烛,供奉上师的照片或者一尊神祇或佛陀的塑像,简单而庄严。你可以把最寻常的房间变成温馨神圣的地方,变成一个让你每天与你的真我会面的环境,让你像会晤老朋友一般,喜悦而快乐地接触你的真我。

如果你发现位居于闹市的家中不易禅修,你要有创意,走进大自然。大自然永远是灵感的泉源。为了让你的心静下来,你可以在破晓时分到公园散步或观赏园中玫瑰花上的露珠。你可以躺在地上,仰望天空,让你的心扩展到浩瀚的太虚,让外界的天空在你心里唤醒另一片天空。你可以站在溪边,让你的心与溪水的奔流融合在一起,与潺潺水声合而为一。你可以站在瀑布边,让它具有疗效的笑声净化你的心灵。你可以在沙滩上散步,让海风甜蜜地吹拂你的脸。你可以赞叹,并利用月光之美安静你的心。你可以坐在湖边或花园中,静静地呼吸,当月亮在无云的夜空庄严而缓慢生起时,让你的心静谧下来。

一切都可以用来成就禅修。一个微笑,地下通道的一张脸,从水泥路的裂缝中开出的一朵小花,一块悬挂在商店橱窗的美丽布料,阳光映照窗台花盆的样子。随时发现美或优雅的足迹,随时保持清醒,对于“在寂静中发出的讯息”,献上每一份喜悦。

慢慢地,你将能够掌握喜悦,调酌欢乐,拥有各种可以提升、鼓舞、照耀和启发每个呼吸和动作的方法,如何才是个伟大的修行人?一位永远活在当下,随时面对真我的人,一位发现并持续流露灵感泉源的人。诚如英国当代作家刘易斯·汤普森所说:“基督,最伟大的诗人,如此热切地生活在真理之中,他的每个姿势,当下就是清净的动作和圆满的象征,体现着超越的真理。”

我们在这里,就是要体现超越的真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