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II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日记II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三乐中,我认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确是一乐也。
何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呢?在我看来,就是为人处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愧于人,无愧于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心中无愧,做事才有坚强的自信,才有远大的胸襟与抱负,才有于困难和非议面前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气概。
鲁迅自可:“横眉冷对千夫指”,于黑暗的统治下依旧能写出带着反抗与希望的文章,入木三分,震撼人心。就是因为他心中正义的信念不可磨灭,即使遭到反动政府的压迫,他也意志坚定,永往直前。最终一篇篇似钢刀一样的文章最终刺醒了很多麻木的灵魂。如此内心的强大与坚定,岂非人生之乐耶?
相反,有些人却“长戚戚”,为什么呢,因为心虚,因为生亏心之念,行亏心之事,心中有愧,自然经常忧愁。心中也总会有些许恐惧、不安、彷徨、负罪感等等负面情绪挥之不去。
你看朱棣篡夺侄子朱允文的皇位之后,坐了种种自欺欺人的事情,比如把自己的出身改成“嫡子”,为篡位的血统提供根据。将篡位行动冠以“清君侧”的高大上名义,为篡位的正确性提供根据,造成师出有名的名正言顺。
此外,他还大肆屠戮朱允文的近臣,从不间断寻访朱允文的行踪……一切的一切,只说明了一点:他心虚。
他得到了皇位,却没有得到快乐,反而时时处在丢掉皇位的恐惧和不安中。也许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朱棣总会从噩梦中惊醒,即使坐在至高无上的龙椅上,心灵依旧得不到解脱。
所以,内心无愧,便可了却有愧于某人或某事的不安与恐惧,心胸坦荡,从容淡定,岂非人生另一乐?
心中无愧,更能找到一种自然与本真。宋荣子笑看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举世誉之,举世非之皆不为所动,正是因为他“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于心无愧,未数数然,心中便有了自我,是非了然于心,不为外物所惑。超然物外,心归本真,岂非人生又一乐耶?
然而当今社会,似乎人人都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或怯于承受非议,意志不坚定,人云亦云,碌碌终身。或为求利益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出卖良知,纵得一时之利,亦惶惶不可终日……失了本心,亦失去了人生大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心中无愧,终可获坦荡正直笑看风云的人生,若违背了自己的本心,梦醒时分,悔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