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3《孙子兵法》与战略筹划
《孙子兵法》被很多人熟知,尽管可能没有通篇阅读,但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者诡道也”、“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等脍炙人口的词句均出自于此。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讲的是打仗的技巧,所以第一读者就是军人。从公元前3200年至今,5000多年来一共发生了145031次战争,共夺走了36.41亿的人命,同期死亡800亿人,也就是说人类每死亡1000人,直接死于战争的就有40~50人。
遗憾的是,至今人类仍然没有找到能够彻底停息战争的途径和方法。既然战争不能被彻底停息,那么如何在战场上取胜、生存,是兵法的第一要务,也是军人为兵法第一读者的重要原因。
一、《孙子兵法》中的方法论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法,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对人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有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经史子集、国人的生活习惯、婚丧嫁娶等等,相较于《四书五经》的育人而言,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军人思想,更多的是教导人们如何处事,它是一部哲学著作,主讲方法论。
1.迂直之计
例如《孙子兵法》中记载的“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就是告诉人们要想方设法把曲折变坦途,把不利变有利。以现代的盘山公路为例,如果直接从山脚到山顶修一条直路,既省时、省工又省力,可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路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最终目的是车要能开上去。
于是孙子“迂直之计”就教导人们,必须放弃不必要的“省”,采取“绕”的方式,才能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绕”就是所谓的方法。“迂直之计”告诫人们要想达到目标,最短的路未必是最好的路,目标与能力,是一个平衡关系。
当目标大于力量时,应首先提升能力与既定目标建立平衡关系;但如果决心与智慧技巧仍无能为力,就要有所取舍,降低目标,使得调整后的目标与现有的力量,建立新的平衡。
当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因为目标与力量严重失衡而受到了客观规律的惩罚。
“迂直之计”在战争上的成功运用莫过于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力量不足时,退守农村,养精蓄锐,营造有利环境,然后攻敌不备,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孙子兵法》虽短,通篇只有6076个字共13篇,却字字珠玑、博大精深。正因如此,孙子占据了东方兵诀之父的位置,其本人可称为谍报学的开山鼻祖,其末篇《用间篇》就是有关谍报的,主讲谍报如何走群众路线。
毛主席当年也是个中高手,面对胡宗南带领的10万大军进攻而面不改色,带着4个连的人牵着胡宗南鼻子走,在整个陕北地区打游击而不被抓,靠的就是敌方情报的时效性。
2.战略筹划
战略筹划方面的有关内容主要在第一篇始计篇,“战略”一词是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所创造的,他给将军们写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为将之道》,“为将之道”的词根就是战略,所以“战略”最初的本意就是讲如何带兵打仗的。
在1777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梅斯罗伊把这个词进行了重新诠释,战略是对全局筹谋的方略,也因此战略是绝对不能有失误的。
首先战略是指引大方向的,如果战略和目标背道而驰,那么越努力就会离预定目标越远;其次战略失误可能在决策实施过程中不会发作,但终究会在某一节点上有所显现。
我本人是学外交的,对中国外交问题颇为头疼,战略决策贯穿建国几十年,我国的崛起,却是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战略如此重要,所以《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就是战略篇。
古人用字非常讲究,不会随意使用,所以人们常说的“知己知彼”在《孙子兵法》里实际上叫“知彼知己”,“彼”在前,而“己”在后,因为知彼比知己重要,知彼是知己的前提和客观依据,知彼比知己难。
举个例子,行军打仗,己方情况总是很容易掌握的,比如人数、粮草、扎营地点等等,但敌方情况相对来说就比较难掌握了,尤其是用兵时间、用兵数量、用兵策略等等,总不能主动寻求敌方告知吧,所以用兵必须掌握主动性,主动了解对方将领习惯特性制定相应对战方针。
对应的商业战场就是前期要主动了解市场情况,从而制定生产计划,否则不顾市场饱和而拼命生产,只会产品挤压过度,资金链断裂,企业也就很难存活下去了。
这就是孙子教导大家的思维模式,先“知彼”后“知己”,观察分析事物不能本末倒置。
孙子习惯于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所以开篇第一句话就讲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也就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心民之生死,国之存亡,必须认真考察,千万不要马虎。
因为一旦战争失败,就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对于国家统治者来说,解决挨打比解决挨饿更重要,因此孙子把战争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二、如何入手战略筹划?
孙子从以下五点做了解释:
1.道
何为道?在兵家“道”是指民心向背,也就是说开战的时候老百姓是否拥护。
当年毛主席就抓住了中国革命的核心——农民,那个时候中国90%以上都是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把土地送还到农民手中,农民为了保护分得的土地,或自愿自发参军入伍,或为共产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80万,共产党军60万,解放军本没有必胜的可能,但是60万人民解放军,背后却有540万民工的支持,等于一个解放军同时有9个民工保驾,农民才是奠定了这场战役胜利的基础。
毛主席以土地为媒介,将共产党的目标与民族利益连结在一起,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
衍生到企业范畴,董事长一人之力毕竟有限,但是如果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集全体员工的力量,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成倍增加。
除此之外,《孙子兵法》在现代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比如习主席四个强调战略布局之一就是从严治党,因为党内腐败让老百姓心里有怨言,必然会跟党渐行渐远,所以习主席意识到不能让贪官利用公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公然的掠夺,要依法严惩,民心所向。只有党和人民上下一心,党的政策才能够受到拥护,才能施行有效。
“一带一路”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得以实现的,也是继1940年之后,中国影响最大的外交时间,高峰论坛共有138个国家参加,比联合国193个成员国的三分之二还多。“一带一路”是一个平台,从起初规划、搭建到后来的运行都离不开普通工作人员的支持和付出。
孙子在2500多年前提出的观点到现在仍然没有过时,人类历史几千年,至今发展和变化的是内容,但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般规律并没有变化,所以不要为了某些噱头而盲目的推陈出新,把祖辈行之有效的精华当做糟粕摒弃掉。“道”不能变。
2.天
孙子时代把天作为战略问题,是因为在冷兵器条件下作战,天气情况好坏,直接影响作战效果。比如《孙子兵法》第十二篇火攻篇,以火为武器,想一想如果站在下风向进行火攻会有什么后果?
答案是被烧的一定是自己人,所以古代社会将军身边一定有一个职务官叫风角,到了现代这个职务仍然存在,就是空军的气象处长。
诸葛亮之所以技高周瑜一筹的原因之一就是诸葛亮是一个军事气象学家,所以才有著名的“草船借箭”,因此天一定是战略问题。
如果说道是战争的政治问题,那么天就是作战的指导问题,不能挑战只能适应,如同老百姓所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有办法的事情”。
那现在从方法论来讲,天是什么?
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
我给民营企业家讲课的时候,也说到企业必须要懂政治,就是必须要研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
能读书的人很多,但是会读书的人不多,有些书,只要用到的时候能打开看就可以了,而有的书要认真的从头读到尾,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就属于这一类书籍。
每一个五年规划都要认真研读,要明白共产党在未来要干什么,而自身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只有认真研读彻底领会精神以后,才能规避风险,获取风险之后的利益。所以方针政策就如同天一样,天变化有迹象,政策调整也有迹象,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
举个例子,习主席一上任,《焦点访谈》连续一周讲餐桌上的浪费,许多人当耳旁风,认为管住国人的嘴基本不可能,然而几天后“八项规定”出来,餐饮行业,尤其是大型星级餐饮行业的投资就大幅下滑了。没有了公款就意味着客源大量降低,政府不采购,就意味着销售渠道大幅缩减。
这就是所谓的天,无从抗衡,不能挑战,只能适应,所以做企业一定要对党中央规范仔细研究。
3.地
地是环境问题,经营中的环境、条件,孙子讲的地就是作战环境。
任何作战都是在一定地形条件下进行的,不同地形有不同的战法,比如山地、热带雨林,基地、渡海等,每种作战方式都不一样,而渡海作战是所有作战样式中最难的一种,它涉及到许多种作战样式。
拿破仑就曾站在英吉利海峡的南岸,望着北边的英国,看着海峡,叹了一口气,说“如果上帝让我做这道海峡主人6小时,我将征服整个世界”,之后希特勒也曾站在同样的地方发出了类似的感慨“这毕竟不是一条河”。
英国人凭借着这海峡逃过两次生死劫,可见渡海作战之难。如果当年蒋介石不是跑到台湾,而是跑到西藏,大概早就被毛主席拿下了。
那么对应到现代呢?
习主席一上台就提出了精准扶贫,就要把“贫”的情况了解的足够透彻,肯定不能到北京去“扶”,而即使是贫困地区也各有不同。比如西北缺水,西南道路崎岖交通不行,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扶”的精准;
投资方面,比如“一带一路”,要看资本的增值回流,如果资本不能增值回流,等于白白浪费钱财。所以出去投资,要看投资环境,中东、东亚、阿富汗利润很大,但风险也大,如果光看到利益,无论什么行业都赚钱,但问题是有人会直接打劫,严重的可能人财两失。
利比亚是部族国家共700多个部落,一旦冲突解体,等于700多个国家,在这个地方投资,风险之大可以想象。
2011年,因为没有看到利比亚的风险,我们几个国企损失惨重,一共大概损失了189亿美元,而损失最少的国际集团由于董事长深谋远虑,为投资买了保险,所以只损失8%的保险费,却坑苦了保险公司,估计以后再遇到战争险保险公司也会掂量再三了。
这个例子就是告诫大家投资,一定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中东之所以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是游牧民族,没有定居,自然环境恶劣,恩格斯把他们描述为“把抢劫作为经常性的营生,把抢购作为劳动的人”。
一千多年前阿拉伯帝国有一个诗人叫古特密,他有一首诗,最能形象反映游牧民族这个特点,“我们以抢劫为生,我们抢购我们的敌人,如果没有抢购对象的时候,我们就抢劫我们的兄弟”。
所以西亚即便没有以色列也乱,因为叙利亚是什叶派,沙特是逊尼派,同一宗教不同派别也会产生分歧,毕竟观念不同。
因此研究风险、采取措施、有效规避风险才是智慧者选择的做法。
4.将
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天和地都讲过了,接下来我们谈一谈“人”,也就是所谓的“将”。毛主席曾说过:“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2500多年前孙子也曾讲“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大意是说为将者是国家的车轮,轮子转得就好,国家就强盛,反之则弱。那么在孙子眼中,为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原话是“将有五德:‘智、信、仁、勇、严’”。
先说“智”,爱因斯坦说“人是靠大脑解决问题的”。
每个人都有大脑,为什么脑力差距悬殊呢?
答案在于方法,要用智慧。
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之前,就已经拥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赫赫有名的武将,但仍逢曹必败,自从有了诸葛亮这个智囊团,立即扭转了局势,结束了逢曹必败的历史。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讲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需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所以说有时候智谋比蛮力更重要。
我看网络上经常有些所谓的鹰派主张征战美国,大不了鱼死网破。习主席从美国回来以后,说“有一千个理由搞好中美关系,没有一个理由搞不好中美关系”,实际上中央对美的政策是对的,跟美国打是需要智慧的。
习主席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善于妥协、合作共赢。玩得多好啊!
再说“信”,将领一定要讲诚信,如果平时总是欺骗部下,那么打仗的时候,部下一定不会听从指挥。
对应到现代就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知道“没有透明度,就没有公信力”,隐瞒的多了,就像“狼来了”的小孩子,最后说真话,反而没人肯相信了;企业管理也是这样,有的时候索性把困难告诉职工,大家一起面对反而更容易走出困境。
“大跃进”就是因为“报喜不报忧”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接着说“仁”,孔子曰:“爱人为仁”。
孙子这里讲的是爱兵,《孙子兵法》地形篇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意思是你拿你的士兵当襁褓里的孩子,他就为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你拿你的士兵当自己的亲生儿子,他就可以为你牺牲性命。这就是人格魅力呀。
管理部下是需要用良心的交换,西点军校有镜子课,对着镜子,你笑他就笑,你哭他就哭,你用拳头把它砸碎,它一定扎破你的手,学校用这个例子告诉大家交换是相互的。
西点领导原则有一条内容是“我是否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我自己部属的福利,我是否记住他的名字”,。住名字,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如果董事长连近在咫尺天天为你服务的员工名字都记不住,是不是就值得反思了呢?
然后说“勇”,这里的“勇”不是所谓的董存瑞炸碉堡的那种肉体的勇气,而是能否为你做出的决策承担胜利与失败的责任担当。
举例子,诺曼底登陆,艾森豪威尔在他的回忆录《远征欧陆》中写到“我这句话(做出登陆决定的话)的背后是287万名官兵的生命,我要么是历史的罪人,要么是历史的功臣,我不能也无法逃避,我必须为他们的生死负责。”这就是高端人才的“勇”。
最后说“严”。严和仁是对应的两面,慈不带兵,兵是不能哄的。孙子本人就是一个严于治军的大师,因为应下了阖闾关于带好女兵的玩笑,练兵时不顾劝阻,斩杀了不听号令的头领,彻底整顿了女兵纪律,而被阖闾刮目相看,让他率兵打仗,攻破了楚国的都城。
而现代,习主席上台以后,从严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抓”。
这就是孙子讲的严,严于治军,严于治党,慈不带兵。
5.法
法的原意是制度问题。比如干部制度、人才的选拔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在当时是战略问题,在现代也通用。此次大阅兵,后勤保障制度、干部制度和军官选拔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人民解放军要坚持战斗的唯一标准”。
习主席要求通才,就是说即使指挥官阵亡,政治工作人员都可以马上参与指挥战斗。引申意义,就是制度建设。
在美国,因为制度安全,所以无论谁当总统,都可以正常运转。比如2015年因为没有预算,美国政府停摆了五个月,但因为制度安全,所以美国社会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混乱情况。现在中国的制度改革就是要向美国学习,确保不会“人亡政息”。
延伸到企业里,就不能董事长忙得上个厕所还得小跑的现象,那只能说明企业离开董事长不能正常运行了,董事长要是出意外,企业马上就出事。所以制度建设很重要。
五大战略筹划讲完,仗能不能打,就可以遵循这五大战略一一分析。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就是说作战条件有利的多,打仗胜利的把握大,有利条件少,胜利把握就小。如果没有胜利的条件,千万别动武。
以上就是我本人通过《孙子兵法》“史记篇战略篇”,谈到的如果战略大事定下来之后,如何去筹划,道天地将法,这五大战略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所以《孙子兵法》就是一部教人们如何去做事的好书,当然好书也要好用。
哲学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如果用不好是最没用的,比如当年我下乡当知青养猪,学习马主席哲学思想,可是对于养猪根本没有任何助益,还不如一本《家住饲养手册》来的实际。所以《孙子兵法》的哲学,一定要落脚到具体问题当中去,书里的内容只是基础,要学会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
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讲的“《孙子兵法》与战略筹划”。
精彩问答
提问:《孙子兵法》应该如何运用到企业管理和人生管理中去?
马骏:做企业,《孙子兵法》一般的方法论就很实用,比如虚实之术,要抓住竞争对手的弱点,因为对方的弱点就是你的机会。
比如第四篇形篇所讲“昔日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历史上那些能征善战的人,能够打胜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具备一个不被敌人所战胜的条件。
《尚书》有记载“事事备乃备,有备则无患”。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就是首先要准备充分,其次要把握时机。
比如买一瓶某品牌矿泉水会给申奥捐一分钱,这个企业就是巧借申奥为自己造势,“借力造势”就是要学会营造一个有利己方做事的条件。《孙子兵法》的很多内容都对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人生方面,之前我们讲了迂直之计,要学会取舍,以达到目标和能力相平衡。
讲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大学毕业30周年的同学聚会上,大家都50多岁了,有一个女同学家庭和谐,生活稳定,女儿考上了清华,面对大家的称赞,还在感慨“我们不是花的季节了,过了花的年龄了”。
生理年龄谁都无法抗拒,没有任何一朵花能常开不败30多年,但是心理年龄我们要自己把握,所谓“力量和目标”一定要平衡。尽管现在整容技术发达,岁月的痕迹仍然有迹可循,如果女人不追求花一样的美貌,转而追求沉甸甸的果实,心态就不一样了。
在选择上有所取舍,把目标定在果儿上,事业、家庭、感情就会成熟顺利。所以人到无奈时,要学会换一种心情读人生,就是选择后的放弃。
这是孙子告诉大家人生的智慧,迂直之计,人活着重要的是心情。不能跟自己较劲,不能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心态要自己调整。
提问:《孙子兵法》有一种非常典型的辩证关系叫“奇和正”,在企业实际应对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和应用?
马骏:这个提问非常专业,《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讲的是用智慧营造一个有利自己做事的条件,用看不见的智慧制造看得见的胜利。
势即智慧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却也离不开。而势最难懂的是奇与正,奇多余的部分,正即堂堂正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正”就像“当头炮把马跳”一样,是一种常规套路,但光“正”不能打仗,还要有奇,就是多余的部分。在企业中,先进的技术那就是奇;在部队里,预备队就是奇。所以一定要有略高别人一筹的技能,如果大家势均力敌,那谁也战胜不了谁。出奇制胜才是孙子的原意。
提问:纵观历史,战争一般起因都是宗教或者土地资源的争夺,在《孙子兵法》里面,孙子对战争的起因又是如何看待的?
另外,尼采说“战争也是人类灵魂的洗涤剂”,因为战争是存于我们人类每一个灵魂深处的博大精深的睿智,他是基于何种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呢?
马骏:《孙子兵法》13篇共82集,其中还有9件地图,里面阐述的并不是系统的军事理论,诸如军事教育、军事后勤、军事装备等等内容都没有涉及,当然也包括刚刚所说的战争观,但是不排除日后考古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尼采的这句话更多的是从的意志角度谈到战争是进化一个人的灵魂的场所。西点军校也有相似理论,比如第八条理念就是永不放弃,要有强大的心志,没有强大的心志,不配谈人生。所以家里有男孩的话,有机会要到西点去看看,要学会培养男孩的意志力。
尼采更多的是从这个角度讲的进化人的灵魂。战争是充满了搏杀的,在体力、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搏杀。在战场上,军官没有发牢骚的资格,要做好“灯塔”,无论多艰难,也要自己扛,给普通士兵做表率,所以必须要有强大的心志。
在西点,学会和不公正共存,放弃个性,才能培养强大的心志。战争这个场合对人心志的接受程度的考验实在太大了,所以没有心志的男人,不能到战场上去。所以尼采的这句话更多的是从意识形态角度表达的,这是我对你的问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