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曹雪芹故居“黄叶村”的传说(1)
关于《红楼梦》和它的作者曹雪芹,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本文介绍的是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国第一家“曹雪芹纪念馆”,要想了解纪念馆全貌及曹雪芹的生平的朋友们,就请跟我去曹雪芹故居“黄叶村”看看。
在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有一片风景优美的园林:“北京植物园”。园内有一个小村子,叫做“黄叶村”,《红楼梦》的作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的著书生活就是在这个小村子里渡过的。
下图、这里是山清水秀的北京植物园,曹雪芹故居就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下图、路旁的碉楼告诉我们,黄叶村就在前面
下图、 植物园内“牡丹仙子”的塑像
下图、美丽的西山景色,左边山顶就是香山香炉峰(海拔555米,俗称:鬼见愁)
下图、 植物园内新建的亭子
下图、黄叶村景区的木门 “黄叶村”匾额 启功题
下图、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 简介
下图:曹雪芹纪念馆前的刻石,文字照录如下: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盃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邨。 敦诚赠雪芹句 周汝昌书
下图、 曹雪芹纪念馆 景观石 启功题
下图: 石刻:《曹雪芹纪念馆记》 全文照录如下:
曹雪芹是中华民族之骄子、文坛之巨星。惜其生不逢时,年未五十而卒。身后萧索,惟遗红楼梦一部流传人间,风雨皕年、衍为显学。兹为追念先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公元一九八四年孟夏,北京植物园首创建曹雪芹纪念馆于卧佛寺东南里许;健锐营正白旗村民居老宅,古槐参天、碉楼耸立,土井依然,山衔水抱,翠竹龙吟,林木掩映,曲径幽深。考诸史籍、佐以传闻,此乃曹公雪芹当年著书之黄叶村也。
今国运昌隆,红学远播,拓宽庐馆,以孚众望。遂于一九九六年春夏之际,再次筹资,增建展室;时越六载,三度修葺,历经数月、焕然一新。所展文物慎加审夺,凸显曹公结庐西郊著书环境。工竣之日,略誌数语,以申始末。讚曰:
旷世奇才,风骨永在。
传神文笔,光耀千秋。
岁次壬午 公元二零零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辽海胡文彬谨識
吉林石东华书丹
曲阳刘秉傑镌石
下图、曹雪芹塑像
下图、曹雪芹故居一景:古井微波
健锐营各旗内都有饮水用井,并由专人负责。该古井位于黄叶村内,是当时正白旗村内二口饮水井之一。因处于山地,水位较低,井深十余米。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诗云:“抱瓮汲深井、井深怵毛发”。有研究者认为,此井就是曹寅诗中提及的“深井”。
下图:曹雪芹故居前的刻石,文字如下: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写梦忆繁华 -録敦敏诗句
下图、曹雪芹纪念馆门前的古槐···歪脖树
上世纪七十年代,正白旗村三十九号房主舒成勋先生说:“过去一带唱夯歌、演小曲、唱莲花落十分盛行,而大部分内容和《红楼梦》有关,其中提到曹雪芹住处时总是这么唱的: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溪水野芹麻,这与正白旗三十九号门外景物吻合。”
下图、曹雪芹纪念馆门前的古槐
北京历史上素有“先安宅、后植槐”的习俗。依据植物学“槐树胸径1米,树龄约300年”的粗略估计,曹雪芹纪念馆前的三棵槐树树龄均应在400年以上。每至盛夏,三棵古槐枝叶茂盛,多有游人在树荫下乘凉小憩。张永海传说中提到的“大槐树”即指“歪脖树”对面的这株古槐。
下图、曹雪芹纪念馆导览图
下图、曹雪芹纪念馆正门
下图、曹雪芹胸像
下图、第一部分:建馆由来 文字照录如下:
曹雪芹是中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传世小说《红楼梦》,被誉为中国传统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毛泽东同志把《红楼梦》称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他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写得最好的一部”。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十九世纪的俄国汉学家瓦西里耶夫也给予《红楼梦》极高的评价,他认为《红楼梦》“语言生动活泼,情节引人入胜,在欧洲很难找到一本书能与之媲美”。
《红楼梦》通过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全貌,客观地预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有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书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现在仍然能够催人泪下;作者通过艺术手法所表达的审美理想,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因而《红楼梦》自诞生以来,遗址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并形成了“红学”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按照生活足迹划分,曹雪芹一生经历了金陵繁华、初居京城、著书西山三个大的阶段。在北京西山,他完成了《红楼梦》的写作,度过了人生的大半岁月,最后长眠于此,埋骨西山。
香山一带一直流传着众多关于曹雪芹、《红楼梦》的故事。曹雪芹纪念馆所在地—正白旗村三十九号院,位于北京植物园内,原为清代旗营。一九七一年,传说中曹雪芹的好友赠送给他的一幅对联,在这个院内的“抗风轩”西墙壁上被偶然发现,从而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红学爱好者关于曹雪芹西山生活、著书情况的关注。
八十年代初,胡德平同志经过深入的调研,提议以正白旗村三十九号院老屋为基础,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建造一座纪念馆。这一倡议得到了北京市园林局、北京市植物园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赞同。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家曹雪芹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
下图、 壹 诗文口碑
敦诚《四松堂集》书影
为了研究《红楼梦》的作者,北大教授胡适积极搜求材料。1922年胡适发现了敦诚著《四松堂集》,其中《赠曹雪芹》一诗中有“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的诗句,由此知道,曹雪芹住在一个可以望见西山晚霞的地方。
下图、左侧文字:1963年3月17日,受《文学遗产》编辑委员会的委托,吴恩裕到香山采访正黄旗老人张永海,了解有关曹雪芹的传说。采访文字经吴恩裕整理后,曾在中国作家协会内部发行。4月18日《北京日报》发表了由张永海口述、张家鼎整理的《曹雪芹在香山的传说》一文,从此,香山广泛流传的曹雪芹传说始被人们普遍了解。
右图:吴恩裕香山调研
早在1954年,吴恩裕教授就开始了对香山一带曹雪芹故居的考察。1962年6月,他租住香山买卖街2号,农民张老太太一间10平米的东房,早出晚归,寻访当地老人,实地考察、取证达4个月之久。此后,吴恩裕教授又多次到西山调研,他对曹雪芹故居的研究一直持续到1979年去世。吴恩裕教授把他在香山地区收集整理的大量口碑资料与文献资料对照互证,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推动了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
下图、自上至下照片:陈毅参观“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
“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宣传资料
1963年8月11日到17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在故宫文华殿举行。
下图、自上至下照片:《曹雪芹在香山的传说》当年发表在《北京日报》上
张永海是健锐营正黄旗蒙古族人,祖居香山,其父能演唱“莲花落”《红楼梦》,因而他是否注意收集香山地区的《红楼梦》故事和曹雪芹传说。一九六三年张永海口述、张家鼎整理的《曹雪芹在香山的传说》发表在《北京日报》上。
在香山传说中,曹雪芹先居健锐营正白旗,后迁往健锐营镶黄旗营。他在正白旗的居所,“位于四王府之西、地藏沟左边靠近河滩的地方,至今门外还有一棵大槐树,后面是正白旗的档房”,这与曹雪芹纪念馆外围所处的环境基本相符。
正白旗三十九号院附近环境图
下图、贰:题壁遗文
1963年张永海的传说(指《曹雪芹在香山的传说》)提到:曹雪芹好友鄂比曾赠给他一副对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 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1971年,这副对联被发现在正白旗三十九号院老屋的西墙壁上。当时居住在这座房子里的是北京二十七中退休语文老师、满人舒成勋。
下图:《题壁诗》发现时的老屋照片
下图、老屋内的《题壁诗》
叁:雪芹书箱
下图、箱上镌刻的字:题 芹溪 处士 句:并蒂花呈瑞,同心友谊真。一拳顽石下,时得露华新。
拙笔写兰 倩香沁诗脾 花国第一芳 乾隆 二十五 年岁 在庚辰 上巳
肆:曹公佚著
下图、自上至下照片:五行书目:在书箱整理过程中,人们发现书箱盖后面有“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诀语稿本”的字样的五行墨迹。
书箱盖背面的悼亡诗
伍:风雨廿年
1943年,孔祥泽在北平“北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雕塑时,曾见到过一部《废艺斋集稿》,作者署名为“曹霑”。
据孔祥泽称,该书共八册,讲述篆刻、风筝、编织、脱胎、烹饪等八种技艺,是一本帮助“废疾而无告者”以技自养的书。孔祥泽曾抄录过其中关于扎糊风筝技艺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的部分内容。
1965年,经友人介绍,孔祥泽认识了吴恩裕,并陆续将《废艺斋集稿》的故事告诉吴。1973年,吴恩裕写出了《曹雪芹的佚著及其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发表在1973年的《文物》杂志上。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认为:《废艺斋集稿》中附录的敦敏《瓶湖懋斋记盛》一文。“详尽生动,诚为佳作,若芹圃呼之欲出矣。”也有红学家认为,《废艺斋集稿》并非曹雪芹所著。
左下图:曹公“自序”摹本
右下图:书箱“五行书目”与《废艺斋集稿》中的曹公“自序”字迹比较
下图、自上至下照片:
左上图:一九九六年,陈向远、胡文彬等领导和学者视察黄叶村景区
曹雪芹纪念馆自1983年建馆至今,经历了四次修缮扩建、五次布展:1984年开放了第一排12间展室,以曹雪芹著书西山为展览主题;1989年,扩建了第二排六间展室,增加了曹雪芹家世内容;1994年至1996年,将曹雪芹纪念馆扩建为黄叶村景区,在绿化配植上,突出秋季观赏植物,是位于植物园“绚秋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成为植物园的有机结合体。同时增建了黄叶村酒馆,复建了碉楼。2001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了曹雪芹纪念馆,之后,在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园林局的大力支持下,比较植物园增加了纪念馆的展览面积、重新作了布展,对黄叶村的游览道路、绿化美化做了大规模的改造。
左下图:曹雪芹纪念馆第五次布展工作得到市公园管理中心的高度重视
2006年6月,曹雪芹纪念馆第五次布展工作启动。两年来,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直接领导下,中心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展方案,并亲临现场指导布展工作,从而保证了曹雪芹纪念馆布展工作的圆满完成。此次布展以市公园管理中心提出的“文化战略”为工作方针,以曹雪芹和《红楼梦》与西山的关系为展览重点,突破性地展示了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传奇的一生,成为北京市又一个文化亮点。
右上文字:1962年,周恩来总理参观恭王府,提出要以之为基础建立曹雪芹纪念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胡德平同志用四年时间对正白旗及香山地区与曹雪芹、《红楼梦》相关的景物、口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不仅与舒成勋合作整理了《曹雪芹在西山》,还撰写了《三教合流的香山世界》等多篇论文,推动了曹雪芹在西山地区生活、著述情况的研究,并倡议建立曹雪芹纪念馆。
1983年,北京市园林局、北京市植物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搬迁了正白旗原有住户,改善了周围环境,以39号老屋为基础,建立起中国第一家曹雪芹纪念馆。1984年4月22日,曹雪芹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
右图上:胡德平在西山调研
右图下: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二日,纪念馆开馆时的情景
小结
未完,请看下篇《曹雪芹故居 / 黄叶村的传说(2)“家世渊源”部分》
2010-12-17 16:01 发表
2018.12.31 阅读(1619)| 评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