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坚持不需要太多,比苦难多一点就好。
文/无天大圣
半夜从睡梦中醒来,习惯性地打开微信,却看到了一条身在北京的好友发的消息:“睡了吗?”“应该是睡了吧。”两条消息中间隔了五分钟。大概是看我没回复。
我看了下时间:凌晨03:18 。
在我这里没能得到慰藉,想必他应该会找其他缺口发泄。
打开他的朋友圈,意料之中地发现他有一条新动态:
习惯了凌晨三点的北京,却还是看不到黎明。
我打下一行字,又删除,反反复复,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彼时的他,刚刚进入了新的行业,一边怀疑自己一边倾尽全力。
1922年,也有一个这样一筹莫展的青年,独自去到北京。
那年,他操着一口湘西方言,带着简单的行李到北京报考大学。
可是小学毕业之后当过几年兵的他,看到试卷一下子懵圈。
看不下去考官竟然破例将两块钱的报考费换了给他。
天气渐寒,没有棉衣和火炉的他,只好裹着被子写作。
可是他的辛苦和努力,并没有立即得到回报。
七十多年后,《亚洲周刊》评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他的作品位列第二。
第一是大家早已烂熟于心的《呐喊》。
他就是一代大师沈从文。
这个后来为国人所熟知的名字里,藏了多少北漂时一文不名的心酸。
当年像沈从文一样被张牙舞爪的生活折磨地痛苦不堪的青年,肯定还有很多。
但他们要么没有离开当下环境的勇气,要么没有在前行路上坚持下去的毅力。
能配得上“坚持”这两个字的事情,注定一路艰难险阻。
能够在正确道路上坚持下去的人,也一定配得上“大写”的抬头。
我们都听过10000小时定律,专攻一件事情超过这个时间,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虽然原本的复杂的研究被后人用一个数字简单概括,但其中要“坚持”的道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没有不需要持续付出就能成就的事业。
只要想做成一件事,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大大小小的艰难险阻。
这些阻碍可能来自我们自身,或者外界。
身边有很多运动的同学有的是冲着减肥,有的是因为兴趣。
但一直坚持的却只有寥寥几个。
那些中途放弃的要么是觉得累,要么是因为天气。
同样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格外出色的同伴。
当年和我一样专业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就参加各种比赛,专业水准比同专业的高年级学长学姐还要出色。
相识尚浅时,我以为这其中天赋大概占了很多部分。
直到有一天在食堂碰到了他,那时他在等饭,手中拿着书,嘴上还念念有词。
我和他打招呼,才发现手里拿的是高阶单词。
后来在图书馆遇见他时,他也是在读书区努力背书。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不努力的笨蛋。
天才,不过就是专注于一件事,并长期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
那个见到三点钟北京的好友,如今已经度过了最艰难黑暗的日子。
虽然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但只要想想熬过来之前的自己,就有了重新坚持下去的动力。
当你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10000个小时之后的自己。
一定是个闪着光芒的、别人眼中的天才。
配得上“坚持”二字的事情,一定会有苦难。
你的坚持也不用太多,比苦难多一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