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18教师的情感修养
“一个有情感修养的人,他说话不用叫喊,也能打动儿童的心。”
1.什么是情感修养?
我试图从字里行间搜寻,情感修养高的老师大概是对儿童的精神世界高度敏感和关心,用人道精神和宽阔的胸襟来进行的教育引领的教育者。
他教给学生对同学遭遇了不好的事报以深切的同情,如苏氏文中所说“在学校里,人们的每一句话都应当浸透高度的人道和同情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蒙上恐惧的阴影。”
我的理解是,师生对话引领生生对话,一切都建立在彼此关怀的基础上,这种关怀又不仅仅是圈定在学校范围内的人儿,还包括学生的家人,故事中的陌生人等等。
2.任何事与情都必须有原则,教育更是如此。
“对待懒惰、无所事事、吊儿郎当、虚度光阴、挥霍浪费和满不在乎等现象,教师则应该采取不调和的态度。”此时,最需要的是教育力量,而非同情,保持坚定不纵容的立场,其本身就是对其他没有此类现象学生所持原则的再加固,更是对被此类习性侵蚀的学生的拯救。
拯救。我认为教育是可以拯救人的,就像苏氏的观点里,教育是设计未来的人。
问题又来了。
3.拿什么去拯救?理论观照行动。
从不断的激励和看到进步及时的表扬,从师生一致的目标,真挚的情感氛围,同志式的情谊,从教师的真正的善良——“对儿童的现在和未来怀有强烈的责任感……教育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对精神空虚,虚情假意的任何表现采取绝不妥协的态度”。
呼应开头和题目地说,还是情感修养,高度的情感修养,驱动教师去感知,去坚守,去想法设法地点燃学生的情感修养——要成为一个好人,走向自我教育,做出改变。
4.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苏氏指出,如果作为教师对学生大喊大叫,教师自己的本能在任其发泄的同时,也摧残了儿童心灵中那些细腻的人的情感。大声训斥会使儿童的良知变得迟钝麻木。
这也许就是许多班主任所坦言的,学生到了第二学期,被“吵”皮实了,油盐不进的缘故吧!
其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用理智去克服意志薄弱、缺乏经验和一时冲动。”
教师本人也要避免将自己与学生划等号,孩子就是孩子,犯了错,讲过的知识点又忘记了,要有谅解之心。
第三,我的小思考如果集体的缘故使教师特别生气,要竭力排除说教、批判或者惩罚,法不责众,若教师一人固执己见,或适得其反。可在第二天,再与学生提及自己的感受,请他们试图帮忙分析,以引起师生的共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