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三分钟带你了解贾樟柯
1.贾樟柯与中国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特指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的带有独特个性色彩的导演群体,代表人物有贾樟柯、宁浩、陆川等。他们经历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旧体制、旧观念的消融与崩溃,以及各种新潮思想、观念的发生与建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他们遭遇了在80、90年代经济转轨给社会带来的剧痛,同时也经历了电影从所谓神圣的艺术走入日常生活,还原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的无奈。第六代导演的影片更多地去关注那些“不可言”之事,关注妓女、小偷、无业青年等边缘人物,在影像风格上强调真实的光线、色彩,多运用长镜头和固定机位。贾樟柯虽然是在第六代导演中出现的较迟的一个,但却以“故乡”三部曲后来居上地成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的电影更多地也是聚焦边缘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体现出纪实美学风格。
2.贾樟柯电影的纪实美学
风格电影的纪实性特点源自于摄像机对于现实事物的记录性价值。所谓电影的纪实性美学,主要指电影的记录功能和摄影本性,其特点是能够秉承客观现实的状态,并且保留原本事物的完整性,通过逼真地还原生活本貌,揭示并挖掘出生活自身的哲理和诗意。贾樟柯的纪实美学风格从很多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他对真实空间的重视和对时代性物品的迷恋。贾樟柯的电影很多都是以真实空间来构建影片,如《小武》展现的是家乡汾阳的变化,《三峡好人》展现的是重庆奉节的巨变,《山河故人》则展现的是整个时代的变迁。而贾樟柯电影中的时代性物品有推动剧情发展的功能,如《山河故人》里赵涛给dollar的那串钥匙,有反映时代背景的如《站台》里的政治性标语、《三峡好人》里的《两只蝴蝶》《酒干倘卖无》等歌曲。与那些一遍又一遍强调主题的商业电影相比,侯孝贤导演的留白叙事手法让观众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无限品味的意蕴。
3.贾樟柯电影的边缘人物
聚焦关注边缘人物,从边缘人物中发现人性之光是包括贾樟柯在内的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特色。不管是街头小混混、小偷、妓女还是农民工,他们处在社会最底层,不被关注甚至被鄙弃。贾樟柯就用他的镜头去表现这些边缘人的故事,从这些边缘人物中发现人性之光。就像《小武》,他颠覆了观众对小偷惯有的认知,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真挚、善良的小偷形象。朋友发达了,结婚不请他,但小武还是记得结婚给礼钱的约定。和歌女梅梅的相处,他没有当做一场交易,而是尽心尽力地照顾梅梅,陪梅梅压马路、做头发。贾樟柯曾经说过,“ 我觉得大城市就像盆景一样,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国家的几个盆景,但真正这国家是什么样子,这国家的人是什么样子?不是大城市,是汾阳,是我家乡那种地方,真实的中国人也是在那样的地方。从生存的角度来看,农村和县城都很残酷,物质精神基本生存上太残酷。”关注边缘人物,关注农村、小县城底层人物的生活现状才能真正反映这个国家的现状,才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是一位杰出的电影天才。他的电影给我们提供了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是一位杰出的电影天才。他的电影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他摒弃了传统的文学性叙事方式,让观众进入到电影中,与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极强的现实感和教育意义。聚焦边缘人物、社会中的小人物,启发观众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这些都是贾樟柯电影有别于当今商业电影的独特之处,也是贾樟柯电影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