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锁新技能时,一定要反复检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2024-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下雨了心乱

谈起这几天的收获,真的是感触颇深。

两个最大的感触,一个关于学习态度,一个是关于学习方法。

值得每个人在解锁新技能时,反复检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一直说想要好好提升一下剪辑技巧,恰好借着空余时间,好好向叶老师取经、挖宝藏。

这个其中有个小插曲,其实我是上一期也是说要学习,因为各种因素,我只学了几节课。因为那个时候,我发现,基础知识我能够听懂,没必要全勤听课,选取重要章节学习就好了,正是因为思维上的偷懒,让我却白白错失了最基础知识学习的课程,导致后面实战课时束手无策。

比如,如果你会用个剪映软件,简单地会用一键快速生片视频,就以为自己就会剪辑视频了。毕竟网上资源多得很,何必浪费时间呢?

反正就是各种理由,就是懒得去做这件事。

于是,刚开始学习课程不过是好玩,根本没想清楚来干嘛的,学习不过是为了打发时间,是为了完成个任务,老师讲完了,你的时间也就完成了。

你的状态是你呆在课堂里,思想飞在了教室外面。

是不是真的在用心学,行为决定了你的结果。

当我看到身边的人,比我年龄大的小白也能做得很好,比我小的人也在认真学习做这件事,我再也坐不住了。

《动机心理学》将这种心理现象成为客观自我意识,客观自我意识是使人专注于自己的注意力和意识。每当一种情景将注意力引向自我意识,我们更有可能将自己当前行为于其标准和价值观进行比较。

当我看到与别人的差距,引发我的自我意识,引导我将注意力专项内心,让我反思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为了应对变化,我才会改变行为,以便缩小这种差距。

如果不是真正看到剪辑水平差距,没有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和刺激,我也不会这么迫切想要改变学习态度。同时,我一直从事自媒体创业,离不开拍摄、剪辑技能,从自我需求的角度,学好并且掌握这项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这次,我一改过去轻浮傲慢的态度,无论如何,我都要认真去学。

于是,我决定重新系统地学习。

当我认真去做这件事时,好像总能发现一些从未重视的问题。

当我仰视优点时,什么都是优势;

当我俯视自己的缺点时,什么都有问题。

学习方法: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你想要学什么,基本上去任何搜索引擎上都能找到答案的,没必要去报个班去学习,这也是很多人对知识博主的偏见,也有可能被韭菜割多了,害怕再次成为韭菜的真实写照。。

因为,大多数人“学了没机会用”或者“买了很多课程,压根连课程1/3都没看完过”。

还是说到剪辑软件举例吧。

日常生活用软件剪辑啊,除了那些专门从业人员,大多数人只需要简单的套个模版、拍同款足够用了,普遍认为没必要深挖:

画面如何调色好看;

如何将视频剪辑得丝滑变速

画面如何拍摄得更像电影片质感

.......

这是个多么现实的问题啊。

那么学习拍摄、剪辑这个事情,交给专门的人去做就好了,干嘛非得逼自己去学呢?

好吧,说到这,我曾经也以为这个是正确的道理。

恰恰是信奉这个理由,我们很容易用惯性思维去思考,会的东西不会给足够重视,以至于让自己一直沉浸在“我很厉害的”假象中。当我学习这项技能时,我内心总会策划出无数种理由来拒绝,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这样的小事不值得我认真去做。

在开课之前,曾经我以为我已经会了剪辑了,自己遇见什么问题,就看去搜索引擎上寻找答案,自己鼓捣鼓捣,默默学习就好了。

毕竟,我又不是靠这个赚钱,没必要将搞懂摄影每个要点,也不需要用什么拍摄技巧。好像即使学习了,对我现在生活也没多大的帮助。

可是,当我决心花时间学习,端正自己学习态度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与别人的差距是很明显,犯了每个人很容易忽视的几个关键点:

高估了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恰恰不愿意接受和搜集更多信息,往往容易做出错误判断。

低估了环境对你的影响力,课上不及时消化,恐怕课后学习的可能性为零。

如果缺少对技能最基本知识的逻辑,缺少学习氛围的影响,无论你多勤奋,可能很难快速实现跃迁。

第一次学习摄影,我更多是作为旁观者,冷眼观察每个学员的反应,我把自己看得很高,不会主动参与与老师的互动,连作业懒得看。。因为,我认为我好像都能听懂,高估了自己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搜集更多信息。

同样的学习,第二次课程,我积极加入各大组织,与大家相处融洽,同时保持“新手小白”的心态,积极参与课堂的每次课后习题、每次的作业反馈等等,换成这样一种方式,我更容易掌握老师传授的要点。

在课堂上, 你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向老师咨询,针对你遇见问题,提出即时的解决方案。你有不懂的问题,随时有同学,可以互相研讨,帮助你更好理解知识点。

毋庸置疑,第二次学习课程,收获满满。

第二次的学习,更容易帮助自己的缺点,迅速找到优化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