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沿革与各流派特点(一)诗的起源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古往今来,诗都在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同时,任何一股新的文化潮流,也往往是从诗最先展现出来。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里,诗与经史子集之间的互渗互透,也让诗的内涵,达到博大精深的层次。
《诗经》
“诗”在最开始,往往与“歌”协同存在的,这个“歌”,不只是平时娱乐所唱,还包括祭祀乐章。
《诗经》中《商颂》六篇,就属于祭祀乐章。如:
周灭商之后,为了维持王朝的稳定,周王室将“天”的地位置于王室之上,将“天”诠释为惠爱百姓并且能选择君王的主宰,周人因为爱人善政而受上天眷顾,从而代殷商而立。这其中,明显存在高人一等的智慧了,和最开始出于畏惧或祈福而敬神有了根本区别。
文化方面有名的“制礼作乐”以敬天,正是为此而来,《诗经》由此而生。
《诗经》里许多篇目都是礼乐之乐,仪式歌诗以抒情为主,陈诗以观风为主,诵诗以言志为主,习诗以陶冶性情为主。“诗三百”风格多样,涉及社会及人生的多种方面,形成了最早的诗歌题材和类型,作为“五经”之一,《诗经》对古代诗歌乃至中国文学,都起到了奠基作用。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就是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如: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夏地音乐,如:
《颂》则是配舞乐曲,如:
《诗经》的内涵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写实,它没有用极度的夸张和想象去展示神幻世界,而是按本来面貌描摹日常生活,如《静女》《騫裳》《芣苢》等,呈现出具体可感的生活画面,并揭示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诗经》的文学技巧方面,以赋、比、兴为主。
“赋”,指的是直接叙事和直接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在现代诗歌中也是比较常见,古代诗歌却相对不多。这种手法并无夸饰渲染,以真实真挚动人,如《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也就是比喻,指援引他物入诗,《小雅•天保》中表现人的祝寿和祝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等,喻福寿之多、之久。《王风•采葛》中,抒发迫切的思念:“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兴”,借物起兴,借物喻情。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比兴”之外,《诗经》还应用了写景烘托的技法,如《王风•君子于役》中,“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以晚景的喧闹,反衬此处的孤寂和愁思。
《诗经》的格式方面,以四言为主,篇章整齐。
用韵丰富多变而有则,常见的是隔句押偶句韵,也有句句入韵、诗中换韵、随韵、交韵、抱韵等不同形式。
句句入韵: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魏风•硕鼠》
诗中换韵: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小雅•鹿鸣》
随韵(仅上下句同韵):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小雅•斯干》
交韵(一三同韵,二四同韵):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王风•黍离》
抱韵(首尾同韵,中间同韵):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小雅•伐木》
各种各样的押韵技巧,将“诗”形式上的最大特点表现出来,同时在技法和内涵上,也被后世所学习和引用,成为古代诗歌的奠基之作。
《楚辞》
战国后期,南方楚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诗歌作品,称为《楚辞》,它与《诗经》年代相近,但风格完全不同,《诗经》内涵上以写实为主,《楚辞》却是偏于想象。作为中国诗歌偏于理性和感性的两大传统的源头,往往将其并称为“风骚”。
楚国开始是周的列国,居于南方,与中原对峙,周人甚至将其视为蛮夷。因为楚人不受周王室控制和“礼乐”的影响,所以发展出完全不同的“巫祝”文化,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
《楚辞》的代表作家就是屈原。屈原的作品大多是流放后所作,屈原长期在沅湘一带辗转漂泊,因此受到江南原始巫风的影响,他一方面用丰富的知识,对接触到的巫歌进行整理和改良,另一方面,又吸收了民间艺术养料而自铸伟辞,由此创作出既饱含民间色彩又有文人格调的鸿篇巨制,自吟自唱,直至生命的终结。
屈原所作楚辞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
《九歌》是一组祀神乐歌的总称,共11篇,表现神灵的行事、神之间的恋爱或人神之恋、对神的期盼和赞美等。以《山鬼》为例:
《招魂》:招魂仪式本是巫祝文化中很常见的巫术形式,源于上古人类对灵魂离体的奇特想象和幼稚观念。而本文现多认为是屈原追悼楚怀王所作。
《天问》由170多个问题组成,即关于“天道”的问题。其中涉及天地自然、历史人生。
《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
《离骚》可谓凝聚屈原的毕生心血和人生阅历,其内涵方面,既有不遇明主、遭谗被贬而彷徨愤慨的政治抒情成分,又有忧国忧民,至死不渝坚守德操的情怀。文中以新奇曲折的情节,讲述一位非凡人物上下于天求索寻觅的旅程,将情感充分抒发和宣泄,为文学史塑造出一个崇高俊伟的形象。
《离骚》的文学技巧,主要在隐喻和象征,如:
良马比贤才,车马喻国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绳墨比规矩,规矩喻法度: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大路比正道,邪径喻败政: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通篇所用隐喻大多独具特色,很有开创性,如香草美人喻品美质洁,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义等,更被后世广泛引用。
《离骚》的象征手法更具特色,如与灵脩有约,却因灵脩悔遁而无果,是其变法而施“美政”,却终于功亏一篑的真实写照;两次占卜两种结果,是内心去留的矛盾挣扎。
值得一提的是,《离骚》里的神奇想象,除了升天入地之外,作者还杂糅了各种神话传说中的人名、地名、物名和典故,并加以新的构思和创造,如“三次求女”的经历,三女之一宓妃,为伏羲之女;其二为吞卵而孕商的简狄;三为嫁于夏少康的有虞之二姚,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奇异女性,且时序交错,足见想象力的奔放。
《九章》是一组诗的总称,是不作于一时一地的单篇作品的合辑。其艺术手法与《离骚》相近,其中《怀沙》为绝命辞。
《远游》言及游仙之事与道家学说,其淡化了人物对白和巫觋降神等戏剧结构,已属于直接抒怀,开后世仙游之赋和游仙诗的先河。
《卜居》《渔父》散韵结合,问对构篇,少用“兮”字,已有突破楚辞而向散体赋转化的端倪。
宋玉:宋玉是《楚辞》中仅次于屈原的辞赋家,现存辞赋14篇,但仅有《九辩》一篇证实确为宋玉所作,其余皆未确定,但除《招魂》大概率为屈原所作,其余篇章为宋玉所作亦有很大可能。
《九辩》:内涵上大体不出《离骚》的表达范畴,不过本文首创的“悲秋”情怀,却是开启了整个中国文学史借秋景写悲愁的感伤传统和独特意象。
宋玉的作品,形式介于辞与赋之间,散韵结合,为汉赋的创作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