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策:秦昭王谓左右

2018-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赣江边的锤子

秦策:秦昭王谓左右

“绝对权力,绝对腐化。”作为一个集权的君主,想他不飘,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对这个问题,中国古典时期能找到的比较好的解决方式是:有一个或多个让君主“打脸”的大臣。不过前提是,君主被“打脸”后有容人的雅量。实施的前提要求太高了,中国出了400多个皇帝,没一个有雅量的。

秦昭王作为一个“皇帝”前的集权君主,权力对他的腐化却也一点都不小。本篇文章的背景应该是在秦昭王执政的鼎盛时期,韩魏两国已经被秦国催耗得差不多了。所以,此时他一点不把韩魏两国放在眼里。他问左右近臣:“现在韩魏两国,比早年如何?”近臣都说韩魏两国不如以前了。昭王接着问:“现在的如耳、魏齐与孟尝君、芒卯相比,更出色吗?”左右近臣也说比不了。于是昭王说,昔年孟尝君和芒卯率实力强劲的韩魏两国攻打秦国,也奈何不了我。现在如耳、魏齐领导衰弱的韩魏两国与秦国对抗,他们同样对我秦国无可奈何,这是不言自明的了。

本来嘛,老板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把之前经历的艰难困苦都抛诸脑后了,忍不住就要大吹牛逼。左右近臣阿谀奉承几句也是理所应当。这个时候去逆龙鳞,那不是傻子?何况老板不务虚,就务实,一个务虚的老板,是佞臣的进阶之梯。他要是务实了,还不好办了呢。所以大家口径一致,是啊是啊。可偏偏有些人,身在草莽,却不合群,懂哲学,知道理,敢杠人。

“中期推琴对曰。”一个叫中期的人,从他推琴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是昭王身边的伶官,乐队琴手。按说这样的人,不应该就军国大事发表言论,抱着得过且过,事不关己的心态混日子就好。可他不,他有追求,他不仅说了,还说的头头是道。中期给昭王讲了一个春秋时期晋国的故事。

晋国,春秋时期中原的霸主国家。可是后来没落,以致最后被赵、魏、韩三家瓜分了。可是晋国被瓜分并不是始于三家分晋,而是晋国政治内部的六卿壮大。记得以前锤子说封建制度的时候稍微提到过。在封建制国家,君主是国家最大的地主,但是国家的所有土地并不是全归君主所有,有很大一部分被分封给在政治中有力量的大家族,他们拥有这些土地的所有权、治理权、收税权等,等于是一个国家中的独立王国,掌握了一方土地的经济,便可以豢养私兵,进一步扩大他们在政治上的实力,长此以往,这样的大家族对君主地位势必形成强大的威胁。晋国的六卿,即指晋国中这样有封地的六个大家族。马克思政治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六卿在经济基础上不断挖晋国君主的墙角,也就可以在上层权力架构中,架空君权。最终晋国国家机器的控制权被六卿掌握了。这六个家族即智、韩、赵、魏、范、中行。君主没了,剩下的就看六个“家族军阀”谁能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了。中国近代,清帝逊位后,有志之士,虽有心建立共和体制,但最后说了算的还是地方上有兵权的军阀。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及受中央政府指挥的强有力的军队,共和只是空谈。所以才有了国民党建黄埔军校,组织军队和数次北伐战争。虽然消灭了北洋系的老旧军阀,但是地方军阀的阴影仍然投射在国民党内部,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就与此有关。不扯远,锤子只是想告诉读者朋友,一个软弱无力的中央政府实在是大乱的根源,而要造成这样的大乱,只要一个简单的封建制就能做到。封建制基本就是战乱的代名词。

说回晋国,六卿中以智氏最强,拥有最强实力的一方当然是要抢占先机,不给各方弱小势力结盟的机会。智氏将范氏、中行氏灭掉以后,逼迫韩氏和魏氏和自己一起攻打赵氏。赵氏独木难支,被决水围城,眼看要步范、中行的后尘。智氏眼看要一统江湖。但是最后却是赵、魏、韩这三家分晋。智氏被历史踢出局,怪就怪智伯(智氏当家的)是个直性子,大嘴巴,也是得意嚣张惹的祸。智伯眼看赵氏支持不住了,飘起来嘴上就没个把门的。他说,自己一开始还不知道水可以作为攻城破敌的武器,现在知道了,汾河便于灌安邑(魏氏城邑),绛河方便灌平阳(韩氏城邑)。大哥,侬脑子瓦特了?战略意图和作战计划哪有公开说的?当时韩康子(韩氏当家的)和魏桓子(魏氏当家的)一个在给智伯驾马,一个在搭便车,这话都让他们听去了。魏桓子手肘撞了撞韩康子,示意“你懂我的意思吧?”韩康子踢了踢魏桓子的脚踝作为回应,“我懂你的意思”——要是赵氏灭亡,智氏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与其被人干掉,不如干掉别人,当天晚上两人回到各自的军营就突然起兵攻击智氏,赵氏一看机不可失,也从围城中突击,智氏就此灭亡。真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中期想告诉秦昭王,秦国目前对韩魏的时势不如当时智伯,韩魏虽然已经衰弱,但是不比当年在赵国围城之下傻。现在正是韩魏两国重新撞撞肘,踢踢脚,搞搞新意思的时候,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自大轻敌。

古来行百里者半九十,失败致郁,成功伤人。善败者不馁不亡,善胜者不骄能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