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湿的世界,看湿的未来——《湿的未来》读后感
引言:
互联网在中国的一路走来,网民在急剧壮大,话语权和主导权正在逐渐转移,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简单说,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湿。
湿,是协同合作的态度。
湿,是社会资本的累积。
湿,是思维范式由一维变成多维。
湿,是交流空间打破鸦雀无声,走向众声喧哗。
正文:
互联网,是未来的加湿器。这是克莱·舍基著《未来是湿的》一句话。
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分为软件和湿件。软件是思想,是编码化的、存储在人脑之外,通过书籍、磁盘、录音录像等形式为载体;湿件是技能,或者说是只可意会的知识,是存储于人脑之中、无法与拥有它的人分离的知识,包括能力、才干、信念等。他们的重要区别在于湿件是处于生命状态的东西,而软件则是保存于无生命的代码状态。举个例子,微软很牛,但不过是在软件的维度中,而在湿件的维度的是开源运动。
看过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可以想见在工业时代里,人如同一颗螺丝钉,社会是一台咕咕噜噜运行着、永不停歇的机器,人与人之间是干干巴巴的。换句话说,前现代的组织,是按硬件的方式组织的,现代的组织是按软件的方式组织的。
那么如何理解未来是湿的?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凭借一种魅力,相互吸引、相互合作,凭感情、缘分、兴趣快速聚散,也就是说不会像机关、工厂一样一成不变地按照既定的组织形式而存在。
在湿的未来,人与人之间通过什么联系呢?社会性软件,即:支持成组通讯的软件,电子邮件、聊天室、博客、开放源代码,或者说是协同合作的工作空间。
为了一定规模的生存,一个组织为必须为承担这些的管理成本。因而,机构陷入一种矛盾,即耗费资源来管理资源,这就机构困境。不仅管理资源本身占用资源,并且管理上的难题增长速度比机构规模更快,这就是机构困境的“生日悖论”。当机构规模发展到“科斯天花板”,也就是纵向管理层级和横向管理幅度之间的一种隐含临界点,超过这个点,机构因入不敷出而不能继续成长并维持正常运行。如果说机构组织受制于机构困境的“生日悖论”、科斯天花板,不能无限扩张,那么是否存在组织规模的极小值呢?这就是“科斯地板”,交易成本的小幅下降使得企业变得更有效率,如果交易成本巨幅下降使得事情太过容易而不需机构存在的价值。藏在“科斯地板”底下的正是通过某种联系让原本松散的各类群体相互协作完成甚至超过组织机构都不能企及的成果。
分享是机构困境的解药。一改传统方式的先集中再分享,而是先分享再集中。诸如flicker(全球最大的图片分享网站)、基维百科(全球最大的知识分享网站)、facebook(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回头看其发展过程如此迅速,瞠目结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际沟通成本的不断降低,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务变得无利可图,于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果就是大规模业余化——博客让每个人都成为记者、淘宝让每个人都成了店主、在线聊天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西施、貂蝉、大鼻子情圣,不一而足。而更重要的是,社会性工具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实践社区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能相互交流、分享、合作甚至协作,更便捷地吸引兴趣相投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并达成一定的规模。
社会性工具并不是对于现代社会的改进,而是挑战!这表明一个普遍的真理:新技术的出现,让从前不可能的事情开始变成现实。
比如:不受管理的劳动分工。这在现有结构化的机构中可能是一场灾难,让成员做想做的、想做的时候再做,机构只有关门大吉。而社会化工具不仅让这不可能的事能实现、持续下去,而且还避免了机构困境。维基百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书中有个“石头汤”的经典故事,能充分展现出群体贡献威力。士兵在村子里煮“石头汤”,众村民们好奇、吸引,加入进来,每人即使只提供一点配菜、一点调料,一锅好喝而有营养的石头汤终于大功告成,而最终士兵和村民都从中获益。随着联网人数的增长,旨在创建群体的网络的价值呈指数级增加”,而“群体交流的网络的价值与开创一个群体需要的努力成反比”。
这种超越组织的群体所达成的成果就是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其实,社会性工具的出现于普及并没有创造集体行动——它们只是消除了对于集体行动的障碍。恰恰是消除这样一个似鸿沟一样的障碍,创造出一种群体行动的新模式,对现有组织架构的挑战,实现了更低成本、更大范围、更快行动的信息共享、合作、协作!
人们可以通过可信的承诺、适合于该任务的工具和易于接受的协议,来解决“为什么”、“怎样做”、“规则是什么”三个基本问题。让社会化工具成为普通工具,进而成为普遍的方式,实现更多的不可能的任务。
换句话说,方便了人们改变世界!
本文的最后,提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个是,社会化工具可以让人人参与进来,做出贡献如此简单,但他们所参与贡献值相当不均衡。
这就意味着: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即“注意力经济”。也曾有人对新浪微博的信息发送做出数据跟踪分析和统计,大V是微博话题的主要推动者,而且他们的粉丝和活跃度也是相当高的。
第二个是,当信息发布如此快捷简单,人人可以成为记者,你的看法、你的习惯、你的一切足迹布满博客、微博、视频等等,你已经被网络给掌控,或者更准确说,你对网络有了非常强的粘性。
用户粘性是什么?就是你无时无刻都在使用,甚至成为一种依赖,如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就意味着,你的隐私和安全已经暴露在网络上了。我们可以预见,随着资本的侵吞,这种细微不为注意的对用户资源的掌控将成为一种垄断。也许有那一天你看到的电影的科幻大片正现实上演。你是否已经对什么东西产生依赖?办公,邮件,即时通信,游戏,听歌,下载,杀毒等等,无论是公司电脑,家里电脑,手机,是否发现基本上都是一家或几家的?
英语俗语说得好,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我们可能对湿的未来翘首以盼,可能它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