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理事会点赞汇总简村夜话·当日可推(存文)

臭鳜鱼的爱恋

2023-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花开无忧

此文系[简村夜话]专题推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春天一路向暖,少了乍寒乍暖料峭的滋味,开始认真了。树上枝头,红绿叶,恍惚受过春的抚摩温存,都惊醒起来,树木苍翠,草茸绿的可爱,朵朵繁花满枝,一片锦绣。

外面热闹纷繁,囿于高楼的人却似乎总缺少一些春的生动,脑袋懒懒的、身体懒懒的、手指懒懒的,只有鼻子是勤快的。忙碌许久,假期得闲,不如以美味调剂生活。人生有百味,五味最常在,酸甜苦辣咸,说起来,五味之中并未包含臭。与此相比,“臭”作为一味,门槛则要高出许多。臭是抽象的,嘴巴吃不出来,全靠嗅觉品评。但臭豆腐、香菜、臭鳜鱼、螺蛳粉,的确是一种可吃可吐可爱可弃的味道。重口味的臭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么嗤之以鼻,要么欲罢不能。

臭豆腐、螺蛳粉,早已名震江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它们的踪影,只有臭鳜鱼似乎还“藏于深巷”,一般只能在徽菜馆子里才能吃到。

臭鳜鱼不等于是臭了的鳜鱼,臭鳜鱼出自徽州,是徽菜代表作之一,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越“臭”越好吃说的就是它!《十二道锋味节目》节目组,也曾专门来到徽州,做这道名菜。在徽菜馆子里,你若闻不到这阵阵“臭”味儿,就说明这馆子不够地道。

吃到一份好吃的臭鳜鱼,需要些运气。因为臭鳜鱼的腌制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师傅的经验,温度、湿度,腌制时间,都可以决定一条臭鳜鱼的品质。臭鳜鱼因此成为一种口味随机性很强的食物,一千个师傅,可能会做出一千种臭鳜鱼。香臭之间,始终是一门“玄学”。别问我怎么知道这些的,我是开饭馆的呀!还是徽菜馆,虽然我不是大厨但我会吃,还有会写,哈哈哈!如果能写到让你想吃,那真是太开心了。

正宗的臭鳜鱼,咸鲜透骨,初闻觉臭,复闻喷香。恰到好处的烹煮让鱼肉几欲外翻,红椒、白蒜、青葱各种食色相得益彰,汁紧芡亮,异香扑鼻,肉质细腻软嫩,举箸轻挑,细小的蒜瓣鱼肉散开就成“百页状”,轻咬一口,醇滑爽口。来点酱汁拌饭吃,真是又臭又香!人间鲜味众多,但有些吃过会忘,有些吃多了会腻,而臭鳜鱼,始终让人记忆深刻。如果酸甜苦辣咸五味之外有第六味,应该就是它了。

啊~~写得作者我都饿了!

说到臭鳜鱼就不得不说说我和我家周先生谈恋爱那会儿了,那年春天我俩去了黄山,烟火小城,安安静静。山痕水影,渡鸟归林,徽州人是懂美的,青砖黛瓦马头墙,墙身经了岁月,白里透着岁月掠过的苔痕,倒影映在轻轻浅浅的水里,炊烟袅袅,平和清宁,花开满树,疏影暗香,无风花落,我俩在花底下痴痴伫立,拂一身香满,共人间白头……那时最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年纪,如今回想起来这算是我俩人少有的春日浪漫!

爬爬黄山,看看牌坊和祠堂,还得吃几个徽州菜,才算是不虚此行。黄山的屯溪老街,远没有现在热闹,这里的宅院,傍湖倚山一景一物,远看如画,近观如诗。我们寻了一处老宅式的饭馆,叫了菜饭来。有臭豆腐,也有徽州刀板香,还有徽州小炒。主菜自然是臭鳜鱼。

臭鳜鱼刚上桌时,闻着飘逸在空中的阵阵臭味,我都不敢动筷子。先生说这是他家乡特有美食,名曰臭鳜鱼。他说:春天,是鳜鱼味的。而鳜鱼,是桃花味的”。我盯着他傻笑,一脸的不相信”。“不信你看,唐诗里就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句子。落到水里的桃花,被鳜鱼吃掉,鳜鱼便有了桃花的味道”。

在他的劝说下,才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筷子顺着鱼脊戳下去,片鳞状的脉络清晰可见,肉质坚挺,筷子稍稍用力便如花瓣一样散开,呈蒜瓣状,能大块夹起。鱼肉呈玉色,初尝时,那臭味怪怪的,给人一种鱼变质的错觉,再吃时,那臭味就成了一种特殊的风味,肉咸香而顺滑,轻盈如桃花美人,在味蕾上弹奏出一首曲调来,可以说是愈吃愈美。那滋味可以说是美不胜收,让人回味无穷。

“弄臭了还这么好吃是什么道理?先生龇着牙笑,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应该和臭豆腐原理是一样的,虽然二者产生臭味的物质不同,但发酵过程中,食物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有鲜味的氨基酸,比如谷氨酸,正是它们使食物变得鲜美可口。而在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的作用下,鱼肉也变得更加鲜嫩爽滑。而产生臭味的物质,多以挥发性气体的形式存在,在烹饪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臭味物质可能都挥发掉了,因此闻着臭,吃着香”。

也许吃什么不重要,和谁吃才重要。吃的是心情。特别喜欢那种一边吃饭一边说“好吃好吃”的人,一边旅游一边说“好美好美”的人,就像喜欢一边谈恋爱一边说“好喜欢你”的人。至此,当我再看臭鳜鱼的嘴唇是地包天时觉得它是一幅可爱的模样,裹着臭衣,却通体诱人。臭与香,从来都只是一线之隔。此时,呷两口六安瓜片茶,神清气爽,周身通泰。

然后周先生继续给我说一段关于臭鳜鱼的故事。都是些枝枝蔓蔓的花絮,版本大抵如此:臭鳜鱼在古徽州叫“腌鲜鳜鱼”,是徽州、黄山地区百姓特有的吃法,相传两百年前,徽州府来了一位姓苗的新知府,此人嗜鱼成性,餐餐得有鱼,尤其是鳜鱼。徽州境内山峦起伏,风景虽然这边独好,但河流湍急,不产大鱼。徽州人吃鳜鱼须从长江边的贵池、铜陵去采买。贩鱼的商人也曾来往奔波,靠的是肩挑车载,贩运一次需六、七天时间,那年头又没有保鲜设备,运到徽州的鱼十之八九要死掉。所以,贩鱼的商人只有春秋两季卖点力气,赚点辛苦钱,天热了,只好歇业。可苗知府吃鱼的问题怎么解决,就只好委屈三班衙役们了,让他们轮班去池州买鱼,然后日夜兼程赶回来,交给厨房的师傅,做好端到苗知府的餐桌前。因为死鱼,可怜的衙役们没少挨苗知府的堂板。

该轮到一个叫王小二的衙役去贵池买鱼了,看着立秋后天气转凉,庆幸自己的运气不错,既可以不挨堂板,又可以邀功领赏。王小二雇了八个挑夫,到池州买好鱼后,不敢耽误,立即起程回徽州。谁知天公不作美,去时凉飕飕的天气,突然渐渐热了起来,王小二心里一惊,遇见“秋老虎”了。到了扁担铺投店时,桶里的鳜鱼多半已窒息而死,还散发出一阵阵腥臭味。王小二心想,这回糟了,堂板是挨定了,自己也将血本无归。情急生智,他令挑夫赶紧刮鳞剔腮,剖肚退肠,然后在鱼身上抹上盐以杀臭味。为了看看这些紧急措施的效果,他挑了几条大鳜鱼交给客栈的厨师烹饪一下。做好后,王小二和挑夫们大着胆子尝了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虽然比鲜鳜鱼的味道差了许多,却是另一番风味。王小二乐了,第二天领着挑夫把所有臭鳜鱼运回到了徽州,先去了当厨师的兄长那里,并请来一些厨师帮忙,把剩下的臭鳜鱼加工出来。他挑选了两条大鳜鱼回衙交给苗知府,知府大悦,提拔王小二当了班头。其余的臭鳜鱼交给酒楼,张贴告示,让百姓免费品尝。于是,徽州珍品风味臭鳜鱼问世了。

臭鳜鱼貌似一种民间粗鄙化饮食,却隐含着食不厌精的另一种高级形式。最初食臭鱼多是无奈之举,其实也代表了彼时的生活态度:即便变质也不立即扔掉,是节俭;想方设法地化腐朽为神奇,探索出丰富的味道,是对生活的不马虎。

化腐朽为神奇,是中国人的饮食智慧。这句话应用到大名鼎鼎的“三臭”美食上,再合适不过了。臭豆腐、臭鳜鱼、螺蛳粉,俗称——人间三臭,在没尝试过它们之前,觉得那股销魂的味道,简直就像生化武器。但有一天终于捏着鼻子、突破心理障碍,吃了第一口,就彻底爱上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