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 启智慧

《论语》学习第177天,8.11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2020-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流水王丽霞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177天

原文阅读: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矣。”

译文讲解:

孔子说:一个人纵使有像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德,如果他既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就不值得一看了。

启发思考:

        这句话的“美”指的是道德意义的人格美、人品美。我们知道,孔子非常重视德才兼备,且更注重品德。孔子描述过的美德有很多,不过,有些道德品质具有核心价值。    子张问夫子‘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 尧曰20.2 )“泰而不骄”就是一种核心美德。周公是孔子最崇敬的偶像,但一个人即使有周公之才能和美德,如果有骄傲和吝啬的问题,就会被孔子一票否决。

        为什么骄傲和吝啬的影响会如此严重呢?先说骄傲,张居正讲解说:骄是“以人皆不能,而夸己独能”的意思。骄者就会抬高自己,轻视别人,会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古往今来,人们都知道骄傲是大毛病,所以,与骄傲相反的谦逊,是古之圣贤推崇备至的美德。 《韩诗外传》的《周公诫子》中记录,周公对儿子伯禽说:“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骄傲的人自恃有才、对他人傲慢,拒人千里之外,被别人不喜欢倒在其次,更严重的问题的是,人一旦骄傲,就不愿意学习别人,不愿意向别人学习,就固步自封,很难再有什么大才,所以孔子说不足观也!

        此外,华杉在《华杉讲透国学名著》中谈到,骄傲的人还有个更大问题,是他往往不愿意跟别人一样,不能“与人为善、善与人同”。孟子说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舜帝的伟大,在于善与人同,善于照着别人的好方法去做。舍己从人,是很乐意照着别人的做,而不会非要显自己的智慧本事,把大家好的地方都吸取过来,就是与人为善。君子之德没有什么比与人为善更大的了。

        张居正讲评《论语》时就谈到,孔子说:“不欲善于人同,则无其德而大本失矣,其余才艺之美,亦何足观哉?”所以,骄傲的反面,不仅是简单的谦虚,而是善与人同、与人为善,因为与人为善,才能吸取全天下之善啊!

        分析了“骄”的严重问题,再简单说一下“吝”。《颜氏家训·治家》:“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不过,这里的“吝”,内涵是与“骄”相应的,不是金钱上的吝啬,是知识才干上的吝啬,意思是以才自居,不帮助他人。张居正讲,吝是“但欲己有是能,而不欲人之皆能”的意思。如果自以为有一点本事,藏着、掖着,生怕被别人学去了。这就是通常说的,在学问上“藏私”。这样的人,他那才学不肯分享给别人,倒也未必是他人的损失。这样过重的自私心,反而会大大影响到他的学习心态和限制他的学习能力。

        这里,孔子用周公作例子,用强烈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骄且吝”的态度,让弟子们重视警惕。故圣如帝舜,而舍己从人,功如大禹,而不自满假。对我们而言,更是要常加自省而存抑畏之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