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千里,致广大,我在重庆遇见美好
重庆之行已经过去了一周,现在想起山城那魔幻的交通,我还有点蒙圈。但这座城市又让我觉得很舒服,因为那儿的人有独特的幽默感、十足的善意和热情。
这是一次谋划已久的出行,一次实现见“雇主”、旅行和中转回家三个目的。我从大学开始为一个师兄写东西,他在重庆当地的杂志社做编辑。这个兼职后来成了我的一项副业。我是社里很多人都知道的存在,但一直都只在线上交流。趁着周末实现面基,我也可以抱抱大腿,这是重庆之行的缘起;这也是一次略显急促的旅程,两天时间主城九区我走了五个,不过东道主们没有让我在“吃”和“行”这两个问题上费心思。
“吃”,无疑是一段旅程中最诱人的部分,更何况是去美食之城重庆。
重庆以火锅最为出名,在各种网红店遍地开花的情况下,检验一家火锅店的质量好不好,要看去的本地人多不多。这次师兄和嫂子带我去了一家开在巷子里的店,名字叫“耙二哥腰片王老火锅”。它的招牌腰片王是限量的,小桌子只能点两份,大桌子只能点三份。
我以前没吃过腰片,跟着嫂子学着吃:把腰片入锅烫20秒,然后蘸“腰片伴侣”(干辣椒末和葱花),慢慢放入口中咀嚼。脆嫩、鲜辣又清香,巴适得很。
说到重庆火锅,离不开“辣”的话题。一开始师兄点的鸳鸯锅,我说可以试试九宫格,只要微辣就可以。师兄跟我说,如果顾客不提,店家一般就是上微辣的锅底。事实证明,九宫格对我没难度,重庆火锅正对我口味。
吃到了酥肉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我在广州吃过一次,就喜欢上了这种东西。
火锅是第二天的午餐,到重庆的那天晚上师兄就带我去了一家烧烤店,名字叫“全民撸串”。本来以为只有我们两个人,结果师兄把部门的人都叫上了。
看上去真辣,实际上真香!我第一次看到一颗颗串起来的烤玉米,多费劲呀。现在在学校已经基本找不到能一块撸串的人,因为大家都讲养生。如果说王老吉是重庆人吃火锅的伴侣,那果酒就是吃烧烤的标配。
桂花、桃花、荔枝、杨梅,万物皆可酿果酒。虽然是果酒,不过它们的后劲还是很足的,第一个晚上我睡得足足的。
我能记住这家烧烤店的名字,是因为我看到有一桌顾客居然是头发斑白的老婆婆,她们也是撸到深夜,可不就是“全民撸串”嘛。
重庆人都爱嗦的冰粉,第二天早上我也尝到了。店的名字叫“总统冰粉”,在我住的地方附近。
店里有红糖糍粑冰粉和热的两种,我选的是热的,嗦到嘴里有一种畅快的感觉。不足之处是店面很小,如果不带走就要坐在门口的一条长凳上吃,有点尴尬。
除了冰粉,这家店还能买到现场做的锅盔。
我以为锅盔是贴着炉子壁烫熟的,不过这个的味道也不错。后来师兄和嫂子带我去川美的时候,又在对面买了“军屯锅魁”,据说那是成都街头最常见的小吃,现在好像也成了网红,不过味道确实要胜“总统冰粉”一筹。后来桂老师说川美对面还有一家重庆最好吃的豆花店,我没有提前做功课,现在想有点可惜。
桂老师是我这次重庆之行第三天的向导,他跟我说有样东西要趁早才能吃到,就是“油茶”,无奈我起得太晚了。原本我还想早上到街边找一家店吃一碗重庆小面的,最后也没吃成。不过中午吃到了心心念很久的小郡肝,我也很开心。
广州也开了几家小郡肝,但我还没有吃过,因为价格有点贵,也是怕山寨不正宗。这次承蒙桂老师的款待,我实现了一个小心愿。
很多美食节目都介绍过重庆的串串店,说这些店大多按签子数量来算钱,但那天我又吃了一惊,因为这家店是按签子的重量来算钱的,直接上称。
当准备要离开一座城市时,和“吃”有关的就是地方特产了。重庆有不少特产,其中最为人们所知的是火锅底料和麻花。以前我很少带特产,一是怕买到假的,二是怕被讹。现在我的想法变了,因为想到去过的地方以后未必有机会能再去,而且这次有桂老师带路。
千里之行,属于足下。重庆的气候很特别,所以要先考虑去的时间。
据说夏季的重庆热得像火炉,空气中能直接看到水蒸气流动,冬天很难看到太阳,而最常见的是雾天。师兄说每年的3-4月和9-10月是不错的旅游时间。时间刚好对到清明和国庆,但可以料想,到时候肯定是人山人海。
重庆的冬天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我在的几天均温在10℃上下,第一天下午还出了太阳,师兄说我运气很好,1月份还见到了太阳。不过第二天我就感受到了“雾都”的威力,从早到晚、从江到桥、从人到车,所有的东西都笼罩在浓浓的雾气之中。从天气和空气情况考虑,我戴了口罩,建议想去重庆旅游的人也备着口罩。
重庆的交通很特别,所以出行的方式也很重要。
首先是去重庆的方式。
如果钱包够厚的话,飞机肯定是第一选择。如果要坐高铁或动车,重庆有两个高铁站——重庆西站和重庆北站,从位置上看,北站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我有学生票,所以买的动车票。不过从广州没有到重庆北站的动车,所以我先坐到了西站,再坐公交到北站,路程差不多一个钟。
其次是游重庆的出行方式。
那几天我没有为出行发过愁,因为都是师兄&嫂子和桂老师开车带着我。重庆是“山城”和“桥都”,隧道多,桥也多,嘉陵江和长江上就有十几座大桥。嫂子是本地人,但还是在一天里开错了三次路。桂老师是杂志社另一个部门的老师,他说除了渝中和渝北两个区,其他地方不用导航他也不会走。还有很多重庆专属的特点,比如地图导航会说“不要下坡”、“往上开”,车库可以到地下三层,比如有上下两层一模一样的路、九层高的洪崖洞每一层后面都接着一条路。
从西站去北站也可以坐高铁中转,不过我选择了公交。在考验耐心的同时,我也是逼着自己先认真地看看这座城市。
重庆的公交可以微信扫码乘车,但轻轨还有窗口人工售票的服务,这是我没想到的地方。我对重庆波浪形的路早有耳闻,坐公交时就跟着汽车不断地下坡、上坡又下坡,坡度还不是一般的大。更神奇的是,轻轨居然也要爬坡和下坡,真是不一样的体验。重庆有两个网红轻轨站,一个是穿墙而过的李子坝站,一个是弯道接近90度的平安站。
坐公共交通有利也有弊。拿轻轨来说,重庆的轨道交通还很不完善,线路有限,比如两个火车站之间还没有地铁。有些地方只有单线可以去,换乘也很不方便。所以关于游重庆的方式,我的建议是公共交通和打车相结合,以打车为主,这边的打车软件倒不少。
如果要给影响旅行质量的因素排名,“住”能排进前三。我想安利一下这次我住的地方——花园小舍,携程上可以查到。这是一个家庭旅馆,房东是重庆本地人,和我一样姓“钱”。
我原来订的是公卫套间中的一个房间,房间装修风格是上面这样的,应该符合很多人的期待。因为也姓“钱”的缘故,在我刚到车站还没入住的时候,房东姐姐就决定后面两晚替我免费升级成一室一厅。
作为学生党一枚,我对住的地方要求很简单:离车站近,单间有窗,干净安全,能锁门,有WiFi,有空调,最好价格实惠。“花园小舍”很好地满足了我的这些诉求。它在重庆北站南广场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里,进入小区要登记;从那儿去北站坐高铁一趟公交两个站就到,打车约莫十块钱,步行几分钟能到轻轨三号线狮子坪站,直通机场;最后一天我还看了电视,国足踢泰国的比赛。
不同时间段订房的价格会不一样,我这次订得比较早,住了三晚,一个人睡双人床,花了344,很实惠。房东姐姐说,入住的时候说是我的朋友可以有网上价格的九折。
师兄&嫂子和桂老师都是开车去接我和带我去外面的。当被问到要去哪些地方,我的想法是繁华购物街、网红打卡点、民俗一条街可以不去,但是要去大学、博物馆、美术馆和寺院。现在城市外在的模样已经越来越趋同,“一校两馆一院”是为数不多的能展现自己城市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的地方。
和重庆的初次相识是在那一个小时的公交车程里。车子经过了石桥铺商圈、高新区、汽配城、经纬大道、万达广场、香榭街、嘉华大桥、李家坪、喵村创意园、读书梁、黄桷园、龙湖等地方。九龙坡区有很多汽配城和废弃厂房,是重庆旧工业城市的缩影,但是又有阿里巴巴高新区,看样子是要走振兴老区的路子。重庆有很多带“坪”的地名,“黄桷树”是重庆的市树,而“龙湖”是重庆本土地产中的NO.1。
当天晚上吃完烧烤后,师兄说先送我打车回去。他不是简单地把我送上出租车,而是跟我同车,一直送到我下车才返回。重庆出租车的外观是黄色的,道路护栏是蓝白相间的,司机一直在放粤语歌。
第二天早上我坐轻轨的时候发现重庆的站名真有意思。“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八公里、九公里”,“两路口、岔路口”,“谭家院子、邓家院子、童家院子”。后来师兄告诉我,这些以公里命名的地方据说是当年重庆大轰炸时为了迷惑敌人取的名,至于“两路口”是指哪两个路口他们也不知道。
真正了解重庆,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重庆博物馆也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在,一家博物馆两个名字,这种情况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原本我以为大部分藏品会和三峡有关,后来发现还有很多好看的东西,博物馆一共有四层、四个基本陈列:反映三峡历史文化和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城市之路”和反映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
佛龛造像这块唐代的佛龛造像原来在三峡水库的蓄水位下面,切割之后被安置在了博物馆里。
和“壮丽三峡”相比,“远古巴渝”展厅显得厚重了很多,也是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不过其中80%以上的文物都是1997年以后在重庆三峡考古中发现的。
关羽造像 甲骨文博物馆都会有“镇馆之宝”,重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巫山人化石、偏将军金质印章、何朝宗制观音像、景云碑、青铜虎钮錞于等等。其实一共有十件,我这次只看到了上面五件,其他的要么被借出,要么所在展厅暂时关闭,唐伯虎临摹的《韩熙载夜宴图》就在暂时关闭的书画展厅里,没看成,太遗憾了。
金质印章 何朝宗制观音像每次逛博物馆,我爱去看瓷器。不同的瓷、不同的釉和不同的窑,都让人赏心悦目。刚好重庆博物院有“历代瓷器”展,我进进去看了看。
白瓷水盂 青瓷武佣 绿釉小瓷鸟 豇豆红釉瓷碗 钧窑瓷碗意外之喜是我在“汉代雕刻”展中看到了憨态可掬的说唱俑。
说唱佣因为到得有点晚,又碰到这么多好看的东西,所以我就多看了一会儿。师兄和嫂子在外面等我,我很感谢他们的好心和耐心。就在快要离开的时候,我发现重庆博物馆居然放萨克斯曲《回家》来提醒人们要闭馆了,真有意思。
我们可以从网上获取几乎一切的知识,那为什么还要去博物馆呢?因为在我们的脚下,没有比博物馆更能贴近这座城市原始脉搏的地方了。我们眼前的文物空寂而安宁,我们却能感觉到他们生生不息。看文物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站在博物馆门口向对面望去,进入眼帘的是特别特别对称的人民大礼堂。
每座城市好像都有一个人民广场。广场上以老人居多,他们或者在打牌,或者三五成群地拨弄着自己心爱的乐器。一座城市的人生活得幸福与否,是很容易流露出来的,从言谈举止中,从笑容中。
我们接着去了川美旧校区。川美有新旧两个校区,新校区在大学城,旧校区更近。在到川美之前,我们先经过了一条涂鸦街,整排楼的墙面都是涂鸦的那种。
上面这一副是川美里面的涂鸦,看到之后莫名有种回到幼儿园大班的感觉。
我一直觉得红色的砖最好看,看到川美的教学楼之后这个想法更坚定了。美院最吸人眼球的就是各种雕塑作品,川美也是。
这个雕塑往前再走几步,我收获了另一个意外之喜:梅花。
在广州我就很想去看梅花,但是香雪公园太远了,白云山公园又太费时,最后只好作罢,没想到居然在重庆实现了这个心愿。不过即使这样,我还是更建议后来者们去新校区,因为梅花只有冬季有,而新校区有学生作品展和罗中立美术馆,收获应该会更大。
前面说洪崖洞有9层,每一层的后面都有一条路,这是嫂子在去的路上告诉我的,也是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
洪崖洞现在有“中国的千与千寻”之称,再加上抖音的带动,火爆程度可想而知。师兄和嫂子等我拍完照,我不经意地说到江对面去拍的话应该会更好看,嫂子又开车带我去了江对面。我就在嘉陵江边安静地欣赏着对岸的洪崖洞。
除了“吃”上的款待和“行”上的方便,我最想感谢师兄和嫂子的,是他们对我的想法的尊重与支持。他们没有按照网上的攻略带我去最热门的景点,听到我要去博物馆、去川美,他们没有嗤之以鼻,觉得这有什么好看的。也没有不耐烦,而是等我看完,替我讲解。能够与他们同游,我觉得是莫大的荣幸。相同的感觉在第三天桂老师带我时也有。
桂老师早上开着他的墨绿小吉普到小区门口接我,在那儿之前我们一直都是线上沟通工作,连彼此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但是当见到之后,我们就像认识了很久一样。他说我想去哪儿都可以,我就选了美术馆。很幸运,我们遇上了两个展。
不管是外观造型设计,还是内部的布景,重庆美术馆都深得我心。不过我最想的还是能看懂画的含义。
《六月雪》 《风雪夜归人》 《红酥手》 《层林尽染》这个系列的名字叫《错位》,下面一张大的图,上面九张小的图,利用层次的不同造成错位的视觉感受。相信不用多作介绍大家也能理解上面这几幅作品的含义,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幅《六月雪》。
这次能看到几幅画的含义算是幸运,以往大部分是看不懂的。那为什么还要去美术馆呢?因为我想对艺术有尊敬亲近之心,想知道世界另外的样子。
在现在这个时候,能让人觉得身心愉悦的地方不是很多了,博物馆、美术馆是让我觉得舒服的两个地方,寺院则是能让我寄托一些想法的地方。
我是不信佛的,我也不认命,但是当我觉得脾气暴躁需要平复心情的时候,就会去寺院看看。
这间宝轮寺在磁器口附近,我的火锅底料和麻花就是在磁器口买的。
其实桂老师对寺院一点也不感冒,而且磁器口很远,但是他还是舍命陪君子。从照片中能看出下过雨了,我拍照的时候桂老师会帮我打伞,买了麻花也帮我拎着,最后又把我送到师兄家门口,因为越好了最后一个晚上在师兄加吃便饭。
我在磁器口的时候多买了几包麻花,给了桂老师一包,想着到时候也给师兄两包。结果我刚一进门,师兄就拿了一大袋东西出来,说“你嫂子给你拿了几样东西,你带回去”。吃完饭之后,我们这对隔了9届的师兄弟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八卦。原来师兄曾经和朝鲜的同学干过架,系里的话剧大赛也是他一手创办的。回去的时候,嫂子说“你以后会很好的”。
重庆之行,一路被温柔相待,幸运又难忘。重庆之美,最美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