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

2017-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王一乙

近年,知识型社群非常火爆,人们也逐步接受并践行“终生学习”这种理念。大家发现一成不变的专业化工作越来越稀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快速变化的节奏。因此,大家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非常重要。何为开放的学习心态?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倾听任何观点的讨论——既包括认同的,也包括非常反对的。然而,很多人一遇到自己抵触的观点就把心门关上,如同闭关锁国一般,这样很有可能无法感受到处于变化中的真实世界。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对“传统”的讨论,在很多人看来“传统”只能用来传承,绝不能被讨论。如果在“传统”前面加上“优良”二字,更是成了尚方宝剑。谁敢挑战老祖宗留下的“优良传统”就是跟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作对,与十几亿中华同胞为敌。

根据辞海的解释,“传统”是指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尚、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诚然,遵守“传统”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一是降低沟通成本——不用花太多时间沟通就可以心照不宣的办事;二是减少社会摩擦;三是增强民族认同感。

本质上讲,遵循“传统”是就是随大流。每个人顺着“传统”这个洪流前进,躲在人群之中,特别有安全感。我们对于“传统”的讨论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的维度,即某“传统”是从何时形成的——十几年前、几百年前抑或更久远;二是适应性的维度,即某“传统”是否仍适应当今社会。

首先,谈谈时间维度的“传统”。七夕是中国的古代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百度百科)。古代,妇女们在七夕乞巧,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但是,七夕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情人节的这个“传统”应该发生在二十一世纪,这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典型的营销案例。就个人而言,自己挺喜欢七夕情人节,因为多了个为爱情庆祝的日子。然而,没有必要强行把七夕定义成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然后,谈谈适应性维度的“传统”。“闹洞房”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关于“闹洞房”习俗有很多解释:古代中国,很多新人在结婚当天才见面,为了避免尴尬,大家闹洞房活跃气氛;古代缺乏性教育,闹洞房的过程也算是性知识的培训。这些闹洞房的理由都已不太适应当今社会:如今是自由恋爱,结婚前都已非常熟悉,根本不存在尴尬的问题;至于性教育,呵呵,大家应该被岛国的各位老师调教的差不多了。所以,在现代婚礼上如果新人喜欢热闹,大家可以闹闹洞房,如果新人比较反感,大家也没有必要用“传统习俗”强人所难。

其实刚刚举的两个例子都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抵触情绪。如果涉及孝顺、爱国、勤俭、中医这些比较尖锐的话题,估计很多人会把心门牢牢锁住,根本不分析文章的论据论点,留下一句“不要践踏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就匆匆离开。关上心门就像当年闭关锁国,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这些人的世界会越活越小,渐渐地跟真实的世界分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