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候资产配置2021·弈篇之3
05 再平衡的处理细节
魔鬼藏在细节里,现在咱们就来聊聊再平衡的3个处理细节。
第一个细节:再平衡的触发机制。
资产配置组合的再平衡,通常有“定期”和“阈值”两种触发机制。
定期再平衡胜在操作简单,固定一个时间操作即可;最多半年进行一次,建议一年一次。
阈值再平衡胜在收益更高,按资产比例的偏离程度触发,更容易在剧烈震荡中收割利润。
根据一些回测数据来看,两者的长期收益差距是有,但差距不会特别夸张。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定 —— 省心,那就定期;多赚,那就阈值。
目前半天候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任一资产占比偏移超过±40%,触发阈值再平衡
每年12月期间,固定进行一次定期再平衡
若第4季度有过阈值再平衡,当年不进行定期再平衡
关于“占比偏移超过±40%”,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沪深300等资产的目标比例为「10%」,占比>14%或<6%就触发
7-10年国开债的目标比例为「30%」,占比>42%或<18%就触发
第二个细节:再平衡的资金来源。
第4节的例子里,屠夫其实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给出了两种再平衡方案。
“保持金额不变”属于「存量再平衡」的情况,通常有买入也有卖出;
“追加投入资金”属于「增量再平衡」的情况,有可能只买入不卖出。
「存量再平衡」更符合“低买高卖”的特性,「增量再平衡」有点“只进不出”的意思。
所以一般情况下,屠夫还是首推「存量再平衡」,让“变贵了”的资产有卖出浮盈、落袋为安的机会。
凡事没有绝对,对于持续有资金流入的工薪族来说,增量再平衡可以将资金投到“不那么贵”的品种里去,会比单纯定投到组合里更科学一些。
第三个细节:再平衡的执行日期。
屠夫一直把这个细节视为理所当然,以前一直没有单独拎出来说。
去年交流群有同学问到,我突然意识到,这或许是实战派和理论派的一个分水岭。
沉迷于回测数据的理论派往往会忽略了这些问题,导致一些回测大神的投资业绩并没有那么好。
直接说结论:阈值再平衡,建议选周三、四、五。
这和QDII基金的净值更新时间有关,周三~周五的数据误差只有2天,而周一周二的数据误差长达4天。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指数涨跌幅估测出QDII指数基金的最新净值,但估算误差依然会被放大。
详细解释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浏览,这里不作赘述。
06 定投 VS 一次性
初次接触半天候的同学往往还会有一个疑问:
资金是该一次性投入呢,还是分批定期投入呢?
屠夫的答案是:不建议定投,但是建仓期可以分批建仓。
原因很简单,定投自带“抚平波动”效果,会在不经意间推迟了再平衡,打乱了执行计划。
很难定义这种“抚平波动”和“推迟再平衡”到底是好是坏,或许会错失落袋为安的机会,又或许收益反而更高。
这也是为什么屠夫在2019年对半天候依然定投,只是降低阈值进行调和;但这让整个组合的规则变复杂了,违背了“简单性”原则。
更糟糕的是,增加复杂度并不见得会增加组合的收益 —— 正如上面所说,好坏皆有可能。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半天候现在已经完全不做定投了。
在这里顺便延伸一下,聊聊「定投型组合」和「配置型组合」的差异。
定投型组合,是指按一定的计划,将资金分多次投入的投资组合。
这个“计划”通常是定期投入,所以称之为定投(注意:只是定期,不是定额)。
某些日子里因为其他因素而不投入资金,可以看成是“这次投入资金为0”,本质上依然是“定投”。
许多大V的跟投组合都属于定投型,但是定投型组合的收益率,是 有·水·分 的。
定期投入虽然贴合打工人的收入模式(每月的工资),但是忽略了“没投进去的那部分钱怎么办”。
大部分需要跟投的投资新手,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是“放进货币基金”。
那么,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你有算进去定投型组合里吗?
这就是定投型组合最容易误导投资新手的地方 ——
“暂未投入”的现金明明拉低了组合收益率,却不会被计算在内。
可以这么说:
定投型组合的收益,都是虚高的,实际没赚那么多。
配置型组合没有这个问题:组合里的所有资产都是合在一起来看的,包括现金。
通常来说,配置型组合以一次性投入为主,或者是低频地投入增量资金(至少以半年为周期),组合的收益率反而更加真实。
半天候组合在最初是定投型的,但其实没这个必要,因为组合本身已经包含了现金。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屠夫不断降低半天候的资金投入频率,到现在基本只会在再平衡时引入增量资金,越来越偏向于配置型了。
07 写在最后
人在成长,认知在升级,此为“变”之理。
天道恒在,原则要坚守,此为“不变”之理。
投资者需要“变”,也需要“不变” ——
最需要的,是分辨这两者的智慧。
半天候走到今年,屠夫最大的感想,莫过如是。
写今年的配置逻辑之前,屠夫回顾了一下去年的版本,两篇共计8000字,似乎已经很长了。
写的时候,又再翻看了交流群里的答疑,整合了一些重要内容,不知不觉竟然写了1.5万字。
是的,文字量足足有去年的两倍之多,更别说新增加的大量图表了。
不过,篇幅变长了,逻辑却变简单了。
成分基金从15只精简到8只,取消定投,都是屠夫的优化尝试。
我想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找到更本质更纯粹的东西。
为什么金庸迷们普遍认同乔峰是历任丐帮帮主武功最强的?
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把“降龙廿八掌”精简成“降龙十八掌”的人。
去繁取精,威力不减,这才是最难的。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