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瞎叨叨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琴台:为什么我们那么在意孩子的成绩

2016-05-06  本文已影响196人  作家琴台

自从孩子进入高考季,我和孩子成绩的死磕,引来不少读者的关注,很多人劝我——干嘛那么想不开,高考决定不了人生。

高考的确决定不了人生,但它却决定得了一个孩子到底能够进入怎样一所大学。

很多人觉得我名校情结过于严重,为了说服我,还举了不少没上名校依然成才的栗子。刚开始我还同这些人辩论,后来突然发现,所有认为学历高低没所谓的,都是没有学历或者没有名校经历的。

这样的底牌一翻,一点辩论的心情都没有了:一种是站位过低眼界狭窄真心体会不到名校的好,和他们辩论,无异鸡同鸭讲,有什么意思。另外一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反正自己也不可能和名校有缘,干脆摆出一副清高的姿态,这样的虚伪,更没有半点辩的必要。

为什么要尽量让孩子上名校,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有过名校经历的。朋友圈里曾经刷屏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名校》,现为硅谷主妇的作者虎皮妈曾经在复旦学了七年新闻,她的观点,完全值得点一万个赞。

——虎皮妈说,教育是一种资源,名校是一种稀缺资源,自身资源越少的父母,越应该重视孩子能否得到这份稀有资源。的确有英雄不问出处的典故,但那种典故也和时代有关。“读书无用论”之所以一度甚嚣尘上,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做着小生意跑着单帮就积累了第一桶金。可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是一个社会经济结构越来越固定的时代,更是一个高科技人工智能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知识是真正有价值的。

——虎皮妈还说,教育就是拼爹,不光拼爹的财力,更拼父母的眼界、学识和判断力。工人的父母可以很好的指点孩子怎么做工,但指点不了孩子怎么做企业、做官员。出身低微没有爹可拼的草根要想出头,进名校是捷径之一,因为越是名校越注重“人”的发展。快乐是重要的,快乐也是终极目的,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快乐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名校这个资源恰恰能给孩子带来很重要的物质基础,家庭资源越少的孩子,名校这个资源越重要。

最近,单位来了一个新同事小丽,国内老牌名校毕业,说起她的经历,颇有一番曲折。

第一年高考,发挥失常,本来学霸级别的小丽,只考上了普通一本。她想复读,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劝,一个小女孩儿干嘛那么心高,能上个大学就不错了。父母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在大家的集体压力下,小丽拿着通知书去了大学。

普通一本院校上了半年,天天面对死气沉沉的校园和不思进取的同学,小丽到了崩溃边缘,满脑子只盘旋一个念头:这辈子难道我就这样了吗?

反复纠结,再三定夺,最后,小丽作出一个决定,离开大学重回高中复读。

那一年,正好教改,如果复读,需要重学很多新课程。还有半年就要高考,时间紧,课程新,背水一战,万一输了怎么办。

所有人都觉得小丽疯了,可她,决然退学。无论谁追问,都是一句话——不,这不是我想象的大学生活。

带着势在必得的决心杀回高中,仅仅六个月的时间,小丽实现了华丽逆袭:一举考中现今毕业的这所老牌名校。

四年大学生活之后,小丽参加了省公务员招录,分配进我所在的部门。

同她同时招录进来的,也有普通一本院校的学生。

学历不同,落点却相同,有人质疑——当年的复读真的有必要吗?以普通一本的学历,小丽一样有可能考中现在的职位,如此来说,一年的光阴岂不白白浪费掉了。

面对质疑,小丽淡然一笑:“也许,普通一本毕业一样可以考中现在的职位,但我将永远缺失四年名校读书的经历,那样的话,我不会认识那些优秀的同学,更不可能受到那样良好的教育,所有这些也许对现在的职位没什么影响,但对我的未来和人生,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对于一个渣校毕业狗,我特别好奇名校到底是怎样一种实况。尤其小丽又有过普通一本的入学经历,对于这两种学校的感知,一定更有说服力。

小丽举了简单几个例子。

第一,自习课。普通一本的自习课是需要签到的,老师定时督查,对长期旷课的同学必要时还要施以记过警告。这种现象,名校完全没有,名校的自习课,不到上课时间教室门口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每个学生似乎都有一种天生的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第二,精神状态。普通一本的同学但凡提到学习一准没精打采,平素聊的不是吃喝就是打扮玩乐,总之非常无聊没劲。到了名校,学生们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不是谈理想就是谈情怀,个个都志存高远。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可大家自我加压的劲头十足。

第三,个人发展。前不久,小丽分别参加了两次同学聚会,一次是普通一本的同学聚会,一次是名校同学聚会。普通一本的同学,现在大多是单位技术工,薪水普通,职场前景也普通,80%的已婚。名校同学,除了像她这种招录为公务员的,基本都博士毕业了。除了有限几个组织家庭,大多都还保持着单飞的姿态。

——“其实,在大学城那种地方待久了,一个学生从面前路过,不用说话,只需看看她的穿着打扮和气质,就基本能断定她所在学校的资质和水平了。”

为什么要尽可能上名校?因为名校就是一个人的精气神,就是一个人立足在这个世界的品牌和logo。实在没有这个本事没办法,但凡有机会,如果不竭尽全力拼一把,岂不是辜负了上天对你智商的偏爱。

这是支撑我这些年和孩子在成绩上锱铢必较的唯一原因,到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三十天,如果没有太大意外的话,我家闺女基本是和名校没缘了。

说到这里,您是不是以为我要找个角落大哭一场?孜孜以求了这么多年,居然大愿渺茫,是不是很悲催?

的确有点遗憾,不过,我一点都不伤感。一则,复读一年孩子基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二则,小丽的讲述让我看到了另外的希望——能够一举成名考中名校接受稀有资源的熏陶固然是一种成功;没有考中名校,在渣校里却时刻能以名校生的精神风貌和学习状态严格要求自己,在我看来,一定意义上倒比一举考中名校更为成功。

因为,没有稀缺资源的先机却依然不放弃逐梦的执着,这可是逆袭人生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哇。有了这种品质,本科上不了名校,研究生就可能上名校。研究生上不了名校,博士还有可能进名校。退一万步讲,研究生和博士都不续读,带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到社会上打拼,假以时日,说不定就成为马云第二也不一定呢。

如果有的选,当然要选名校。如果实在没的选上不了名校,那无论怎样的学校,都以一个名校生的上进和自律要求自己:学海无涯,只要一直坚守内心的梦想,每一个学子最终都会拥有专属自己的万丈光芒。

这是我想送给普天下所有高考学子和她们父母的真心告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