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气功科学与养生道学•国学•养生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

心之用综述(4)

2020-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石竹

摘自《中华心学沿革简述》庞鹤鸣著

(2)见闻之知

此知是本然之知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功能合一的结果。这种知的对象,即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人出生后,各种感觉器官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发育成熟,与环境建立起整体联系,对各种事物认识逐渐深化。然而此知的形成过程,不仅要有感觉器官的功能,而且还要内在神明的作用。王延相说:

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自圣人以下,必待此而后知。故神者在内之灵,见闻者在外之资。物理不见不闻,虽圣哲亦不能索而知之。使婴儿孩提时,即闭之幽室,不与接物,长而出之,则日常之物不能辨矣。而况天地之高远,鬼神之幽冥,天下古今事变,杳无端倪,可得而知之乎?

此知所达水平,一方面决定于心的虚灵状态——无滞塞,另一方面,决定于感觉器官的敏锐水平。《韩非子》中说,“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音;智识乱,则不能审得失之地”。

各感官的功能,尚有常人所不知的内容。《管子》中说:“生而目视、耳闻、心虑。目之所视,非特山陵之见也,察于荒忽;耳之所听,非特雷鼓之闻也,察于淑淑;心之所虑,非特知粗粗也,察于微眇”。各感官的功能与多用以及锻炼也有一定关系。《阴符经》中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见闻之知是不断发展的;从本然之知的知有知无,发展到知大小、知多少、知虚实、知顺逆(益于生命为顺,否则为逆)。这是处于生理层面的见闻之知,进而发展到喜、怒、好、厌等进入了心理情绪层面的认知。譬如婴儿对喂奶者表现出喜悦、高兴等情绪,这已经是对待人与人的关系的开始,随着爱憎、亲疏的形成就进入了道德领域;随着语言、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就进入了才情层面的认知。

另外,见闻之知,不仅有自然之见闻,而且更多的是有意的“察识”之知以及学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