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
前段时间,看了《布鲁克林有棵树》。
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弗兰西,她有个弟弟叫尼雷。姐弟俩生活在二十世纪初布鲁克林的一个赤贫人家。
妈妈是清洁工,靠给人打扫卫生换取免费住房。爸爸约翰尼是一个打散工的歌唱侍者,好酒,好幻想,能歌善舞,迷倒姑娘一大片,唯独缺乏挣钱养家的本领。
两个孩子于是也就常常挨饿。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女主人,按理说极有可能会以一个牢骚满腹怨言不断形容枯槁毫无魅力可言的形象示人。然而并不是!她会用仅有的一点点钱让孩子们排队去买发霉的面包、东家的肉、西家的骨头,变着花样的给孩子们做成尽量可口的食物;她会在爸爸深夜下班后一起聊天到天亮;她会用仅有的布料把家装饰一新;她会在女儿遇到色狼时勇敢的拿起从未用过的枪支;她会坚持每天给孩子们读书;她从来不抱怨;她努力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在弗兰西的爸爸早逝之后,依然坚持让孩子们继续学业;自始至终,对孩子们充满爱却又不失威严……
而弗兰西的外婆,一个文盲,一个从其他国家迁徙到布鲁克林的女人,在女儿生下外孙女彷徨无助的时候,坚定的告诉女儿:一要坚持给孩子读书。在那个饭都没有吃的年代,书更是奢侈品,文盲外婆推荐的书是《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并告诉女儿凯蒂,不管自己是否能懂得书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也不用去管孩子是否懂得,坚持读下去就是了!
而第二件让凯蒂坚持做的事情是存钱。凯蒂听后一脸茫然:在活下去都成问题的年代,从哪里变出钱存?外婆却说:很简单,你买菜的时候,人家说三分钱,你就挑那些品相不太好的,问两分卖不卖?多半人家都会卖给你,那么省下的一分钱就可以存起来…
我不知道外婆的生存智慧是从哪里来?但是,她教给凯蒂的,凯蒂都能一一执行,所以,故事的结尾是弗兰西家最终摆脱了贫苦,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看完小说,触动颇深!我们的日子,远没有那么艰难,可是笼罩在我们上空的愁云却常常难以散尽。因为什么?因为周围有太多看起来更幸福的人在过着我们所不知道的“更幸福的日子”,于是会羡慕、会嫉妒、会意难平!所以,当日子有一点点不顺遂的时候,内心就会翻江倒海,愁云惨雾,眉眼话语间也就会多了许多的怨气、戾气。于是,这不顺会更多、这沟槛会更深,直至被彻底的绊倒!
只是,我为什么不能去想:
富裕虽然不能属于我,至少不能算贫穷;
健康虽然不能属于我,至少还是健全的;
换个角度,我也可以找到属于我的明媚!
日子,不就是这样慢慢的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