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长励志

高歌大地耕讀謠                        

2019-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上校奶爸
環耕之門

    日月經天  星河燦爛
    秋水長川  地頭田間
    嘉禾茁壯  生靈歡顏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耕讀為本  踏實致遠
        一一唐康《耕讀謠》

野蒿之茂

      我於2019年1月4日加入成都華德福學校大地藝術環耕小組,羞於1月28日才有幸初㳄帶女子小木梓造訪(因小木梓29日離蓉去瓊陪外公外婆過春節),見靈動的大地及一切有序推進的成果,故不敢隨意點觸撥動。我們造訪目的有四:

個性之栽

      一則,適應。小木梓見到堆肥區前有一小推車,高興地說:“爸爸,我要推小車。”我便在主幹道陪小木梓推了兩個回合(有時推斜、推不動,幫襯校向)。孩子有她自己的世界,有時推不動,她拉一下兩下甚至多下再推,是不是以退為進呢?看見曉明塘時,問:“爸爸,這是什麼呀?”我說是曉明塘池塘。便問:“啥時候有金魚伯伯?有桃子嗎?”這是因為,我們以前住在龍泉驛世茂城一期,小區也有池塘,池塘邊還有桃子樹,而她在光墨書院上幼稚園時有個淘子小朋友得病了她記住了,所以一見到池塘就要問淘子,同時還要問淘子病好了沒。主幹道有許多可愛的石頭,進門不遠處右側有不少碎瓦片,像見到寶貝一樣,愛不釋手。問:“爸爸,我可以帶回家嗎?”我回答:“不可以,這是公共寶藏,供大家探索的。”見到田裡長了好多的菜苗,說:“爸爸,我想摘菜花花玩。”我說:“這是蔬菜,要保護,長大了給大家吃的。”“我可以吃嗎?”“你能來上幼稚園,吃得上。”還見到很多臘梅,也想伸手採摘,都被我“製止”了,只是要我抱著去聞一聞,說“好香呀”。

藝術之美

      二則,朝聖。我1月4日陪父母參加成都華德福學校2019迎新音樂會時,見到老大廳門口的耕讀畫面,心頭一顫。大地藝術環耕地上臺介紹情況及《耕讀謠》表演,讓我回到了小時候的農耕生活,想起了部隊發展現代農業的地位作用,感悟了西班牙農業發展的見聞畫面,農業,應該有它應有的樣子。1月28日,帶小木梓一進門就被現場感化,心心相印,一幅幅美麗美妙美好的藍圖猶見,心生敬意敬佩敬拜:華德福背景的教育,乃人類教育發展大趨勢。農耕是藝術、是文化、是教育,更是天地萬物之靈性,是天人合一的產物。違背天理、良知的一切,早晚是會還的。

生長之基

      三則,收獲。帶著小木梓,走到邊邊角角,發現印花草、地菜、蒿子等食藥,在不經意的地方(或是環境惡劣地帶)長勢喜人,它們的根莖與土壤結合值得探究。遇見柵欄外一位婆婆挑農家大糞浇菜地,家長裡短,對當地生產生活土質空氣環境等略知一二,實乃不虛此行。此地為沙地。土質鬆軟,持不住水,怕打天乾。以前是不種的邊角地,現在好地徵了,這裡給每戶劃一點菜地,經過10年多的養種,才有這個樣子。施農家肥長得慢,一般只夠自家吃,一週可去陽光市場賣一㳄,換幾個零花錢。兒女不讓種,待不住去旅遊,婆婆自己想活動筋骨,家裡、菜地、集市走走,有個事情做,延年益壽。學校這塊地是以前的住宅拆遷後的生地,石頭、磚頭、鋼筋混凝土多,但學校有能人,增土換土改良過,效果要好一些。本區域空氣好,安靜,高鐵用電,一天到晚沒幾趟,也不吵鬧,晚上一覺睡到自然醒。

曉明之塘

      四則,打算。自2015年12月生小木梓的前前後後,我們一直在探索孩子的教養問題,結合門類比較,毫不猶豫選擇華德福。最關鍵的是,關注孩子的天性成長,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創造力、生活力、社會力、擔當力。最核心的是,家校共建,以家庭教育為主,共同成長進步,培養社會人。最根本的是,把我國傳統文化納入生活教養之中,注重天地一體,天人合一,中西結合,實乃最最愛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人之幸、家之幸、國之幸。下一步,我將緊緊團結在大地藝術環耕小組組織週圍,人力資源有機結合,貢獻自己的绵薄之力。

孩童之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