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5分钟商学院》消费心理学 01
2021-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米辣不深刻
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说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有要去买一个几万块的包,但同时,其他人也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愿意花几十万去学习跳舞、去比赛。
其实我们无法定义一个人是大方还是小气,只是一个人对一个商品价值的判断,也就是说他认不认为你的商品值这个价格。所以他可能在这件商品上非常小气,但是又在其他商品上非常大方。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把钱分门别类到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这个概念,就叫做心理账户。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听音乐会前,丢失了200元,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去音乐会,但是当丢失的钱是原本打算打算购买音乐会门票的200元时,大多数人就会选择不去看了。因为如果只是丢失了200元,和音乐会并不同一个心理账户,对他而言,音乐会的心里账户当前并没有消费,但如果他丢失的是已经划分在音乐会这个心里账户的钱,他会认为,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心理账户的消费已经够了,我不愿再在这个账户里面消费。
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利用心里账户的方法,改变顾客对你商品的认知,让他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花钱的心里账户。比如进口巧克力,作为食品或许很贵,但是当你定义他是一份向爱人表达浓浓爱意的表示,就似乎很便宜了,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利用这个方法,识别他人的套路。当相同的产品被赋予不同的价值意义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识别,其中这件产品是否可以达到他所要传达的价值,而我是否又愿意为这样的价值买单。比如,“明星同款”并不是从你日常衣服的心理账户里消费,而是从你“彰显我的个性”的心理账户消费,因此,商家会为明星同款定义更高的价格,而当我们思考的是,这部分的溢价,是我们愿意承担的嘛,我们就可以更加理性的去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