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小记

2021-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擎码

        《科学革命的结构》的科学技术史和科技哲学的经典之作。当前中国社会及整个世界都出处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理解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逻辑,判断这一轮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科技革命对我们生活,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是非常有必要和有益的。为了方便叙述,后面将《科学革命的结构》简称为《结构》。

      《结构》的核心概念是范式,通过范式来构建科学革命的“结构”,范式是连接科学革命各组件的纽带。对《结构》中的关键内容进行分析,按自己的理解梳理如下图。

科学革命的结构关系图

       范式在作为书中的核心概念,出现多次,含义也在不断变化,不太好把握。个人理解,范式可以作为一门学科(比如物理)的核心假设(如牛顿但定律)、研究目标、方法和工具构成的体系,构建出这样的体系后,科学的活动被称为常规科学,主要任务是去解决目前还不太确定的问题,因为范式的指导,常规科学总能不断找到需要解决的关键的问题,科学总能不断的进步,不断丰富现有范式。

        当反常现象越来越多,现有手段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产生科学危机,如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力学体系与麦克斯韦的电磁学体系存在不可缝合的矛盾,形成了严重的物理学危机。这时天才的爱因斯坦,力挽狂澜,提出了革命性的相对论,构建了物理学新范式,人类思想往前迈出了一大步。基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核技术突飞猛进,并最终制造出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孕育了新一轮产业革命。

        可以看出来,科学革命的本质是是范式的转换,范式转换的前提是存在严重的科学危机,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总会不断的积累反常现象形成危机,因此科技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它的内在逻辑。

        对于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虽然不一定会参与科技革命,但日常工作中其实也在经历着类似的范式转换。一个产品(策略)成形后,其实也就形成了该产品(策略)的范式:产品(策略)解决的核心问题、关键的产品指标、建设产品的方法和手段等。只要产品的定位不变化,产品的迭代其实就是“常规科学的解谜活动”,基于不变的假设,解决细分场景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的使用价值。

        因此在工作中,构建产品(策略)的范式就非常关键,能够构建产品(策略)的人才才是真正的关键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