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历史今日看点

古今奸人传----小心眼宰相卢杞和焦虑的唐朝

2017-04-01  本文已影响352人  沈落轻


有位朋友说,写写卢杞吧,在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奸臣里,他能排到前十。

好,那就写卢杞。

写卢杞之前,我们先讲讲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唐。


这不是印象里的那个大唐

这个唐,不是大家印象里的大唐。

印象里的大唐,是李太白诗中的唐,它恢弘,繁盛,宽容,强大,四方来朝,名士如云,美女如画,那时的月亮,都比往朝往代,要圆,要亮。

而这里讲得唐,是安史之乱以后的唐。

是白居易的《卖炭翁》的唐朝,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的唐朝。

那时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功武略,一瞬即逝的周女皇武则天的妩媚,聪慧与凶狠,都已经是触不可及的传说;红尘一骑妃子笑里的杨贵妃,已经血染了马嵬坡的黑土,唐玄宗的相思在大明宫里早已化为烟尘往事。

那个唐代,人们还有着盛世繁华的记忆和梦想,但是要面对的,却是一个战乱后贫穷困苦,妻离子散,百废待兴的国家。

那会格外苦涩。

德宗李适,就是这么一个苦涩的皇帝。安史之乱时,他十四岁。十四岁前,是锦衣华服优渥荣宠,十四岁后,是颠沛流离苦不堪言。

二十岁,他掌管天下兵马,东征西讨,平定叛军之后,他与郭子仪等拿到了御赐铁券(传说中的免死金牌)。37岁时,作为皇长子的他即位做了皇帝。

因为感概李亨宠信宦官,致使宦官乱政,他疏远宦官而亲近朝臣,励精图治。

他记忆里有大唐繁盛时的样子,他要在贫瘠苦难的国家上,再复兴一个繁荣的大唐。

可惜,事情似乎没有那么顺利。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那么大的差距,火热的理想遇到冰冷的现实,最大的诚意遇到黑白难辨的浊世,这就是德宗李适遇到的人生。

与其说才能匹配不上梦想,说他不够睿智,不如说,他生不逢时。

经济政治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李适,正赶上了波谷低走的时期。

为了心中的梦想,李适做了很多尝试,我们可以先看看他的宰相名单:

崔佑甫/常衮/李勉/杨炎/卢杞/马燧/关播

萧复/乔琳/刘从一/姜公辅/卢翰/李晟/张延赏

高郢/郑珣瑜/张镒/刘滋/齐映/浑瑊/窦参

韩滉/崔造/柳浑/李泌/董晋/赵憬/陆贽

贾耽/卢迈/崔损/赵宗儒/郑余庆/杜佑/齐抗

据不完全统计,在位26年,德宗李适用了三十几位宰相,税法也是一变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励精图治而不得的皇帝的焦虑,和一个快走到悬崖边的王朝的焦虑。

故事的主角卢杞,就遇到了这么一个焦虑的皇帝和焦虑的时代。

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坯子。

每一个人,都是环境与自我意识互相作用的结果。

每一个人,都遇到过好的事和不好的事,那些心地极其黑暗的人,往往也遇到过很坏很坏的事。

这是个很阴暗的法则,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它。

在我三十多年的人生中,我看到过那些游离于两极的人,那些极好的和极坏的人。他们真的差异于我们大多数的人。

那些极好的人,无论富有的,还是清贫的,往往身边总有着生活的温暖与温度。

在那些极坏的人中,其中包括对员工吝啬粗暴狡诈欺骗的董事长,将性格纯良的合伙人踢出公司;见利忘义又色又贪的领导;或者媚上欺下阴险狡诈的副总;或者是年过半百心理扭曲却依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中年女人。。。。

很巧的是,这些人往往都背负着苦难,比如儿子脑瘫或脑瘤,比如一生想要孩子却不孕不育,比如早早父母双亡,比如幼年生活极其贫苦或者还有一个嗜酒成性喜欢打人的父亲。

我该如何描述呢?如果说孩子的重病这是因果,那么为什么他们的童年也遇到过如此不幸?

不是的,如果一个人,小时候生活在黑暗中,他没有遇到他需要的那种光明,之后再有多少温情,也很难再将他们治愈。

于是,他便很容易,变成我们痛恨的那一类人。

这并不是说,小人的童年完全没有光明。

这或许会吓了大家一跳,坏坯子卢杞的父辈,世代是大大的清官良臣。

卢杞的祖父卢怀慎,是玄宗初期的宰相,清廉正直,有着很好的名声;父亲中丞卢奕,也十分忠烈。安史之乱,安禄山攻克洛阳,卢奕在府衙坚守而亡。

因为是忠良之后的缘故,卢杞很受唐德宗的照顾和赏识。

然而,卢杞有个很大的问题。

他长得丑。

有多丑呢?《后唐书》第一百三十五卷记载,“杞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

他的脸不但长的丑还颜色发蓝,看起来像鬼一样。

生于清明刚正之家的丑陋的孩子。

历史只给我们这么粗线条的记录,那个孩子,他的惶恐与不安,敏感与多疑,他身边的人,他的机遇,所有的一切都被省略。

不,无法省略的,这些都埋进了那个孩子的心里,时刻等待着时机,将他的心咬的血肉淋漓。无论多少光明与温暖,都无法治愈。

生活总要继续,那个孩子长大了。没有多么大的才华,不过他“善口辩”。

皇帝和群臣怀念他祖父和父亲的清誉与忠烈,将他扶上位,在朝为官。

卢杞走上了仕途。

一个丑陋又自卑的孩子,他低着头走,前面的人越来越多,他抬起头,那人群中的眼神,有悲悯的,有期待的,有温暖的,也有一些,看到他的脸,忍不住有些唏嘘,或者咂舌。

哦,这就是名相卢怀慎的孙子啊~

人总是容易记住那些痛的东西。所以那些目光中的善意没有温暖到他,那些唏嘘或咂舌,无论是否怀有恶意,却戳痛了他心中鲜血淋漓的伤口,将他伤的彻底。

人感受到什么,往往不是现实给了他什么,而是因为他心里有什么。只因他自卑敏感到了极致,哪怕一颗尘埃,也能让他通彻心骨。

他看似风光,实则脆弱的一塌糊涂,这个小人,因自卑而起,无论多么顺遂的路途,他走起来,也会格外辛苦。

他咬牙隐忍,将那些人都记在心里,默默的等待时机,一一报复。

现实已经很操蛋,那就做更操蛋的事

朝臣们都知道,卢杞是个小心眼。

在他诟病进谗陷害死了很多人之后。卢杞,已经离掌权的位子越来越近了。

更何况,他是忠良之后,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忠良,甚至,他的儿子都是个大大的清官。这样一个出身的人,德宗李适很信任他。

在卢杞掌权之前,是宰相杨炎势力最大。

话说,杨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在才能方面,杨炎改革之前繁琐的税法,改为两税法,是当时重要的一项改革。因为出色的政绩,颇有好名声。

但在另一方面,杨炎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主儿。他独揽大权之后就开始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把大唐天下当成他们家来折腾。

有一次杨炎提出原州修筑城堡,德宗问泾原节度使段实秀的想法,老段是个刚正实在的人,就把真实想法说了,认为修建不妥。杨炎大怒,认为老段是在遏制自己,于是将他扁了官,直接造成后期的一段乱局。

杨炎还构陷了刘晏,因为他当初审理一个案子,牵连过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公私不分的主儿,终于得罪到了卢杞的头上。杨炎很看不起卢杞,经常托病不合卢杞一起议事,再政见上也是多有不合。卢杞怀恨在心,却没有立即发难。

他明白,搬倒一个宰相是需要时机的。

就在这时候,被权势弄晕了头的杨炎,把时机送到了卢杞面前。

严郢认为当时刑法比较单一,没处死的犯人一律流放,不合理,需要改革,增加刑罚的种类。杨炎很反感严郢,唆使御史张著向德宗诬告严郢,使严郢被捕。然而百姓知道严郢被捕后,集体罢工请愿,严郢没有被判重罪,只是扁了官。

杨炎压制段实秀的事情酿出了恶果,梁崇义反叛无人可压制,德宗不高兴,要大臣举荐谁能担任重任。卢杞推荐了张镒和严郢,同时对德宗进谗,杨炎被罢免宰相官职,任左仆射。卢杞继续提拔和杨炎有仇的严郢,杨炎就提拔和严郢有仇的人。两边斗得天昏地暗。后来杨炎的儿子犯了事,卢杞推举严郢审理。

卢杞指使严郢逮捕了无辜的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以刑逼供,诬陷构成杨炎罪状,最终导致了杨炎的被杀。

卢杞弄死杨炎后,对才华横溢的严郢又嫉妒了,于是找茬将他排挤出朝廷。憋屈的严郢,后来听说被自己刑讯诬陷的赵惠伯死于狱中,内疚愤懑,不久便病死了。

一群贪权忘义之徒的撕咬搏杀,真是让人觉得天地灰暗。

这并不是说那个时代没有正义,没有好官的。

只不过,好官,也自有卢杞给他们添堵。

严郢被贬出朝廷,卢杞又将的黑手伸向了自己举荐的张镒。

张镒是个正直清廉通达的宰相,卢杞没办法抓住他的把柄。不过他自有办法。

西方打起仗来了,卢杞和德宗说,自己过去谈判。

前面我们说过了,卢杞一门忠烈,德宗一向怜惜他,不忍他做这么凶险的事。于是他借机推举张镒,德宗允准,张镒没熬过这关,死在了兵荒马乱之中。

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卢杞最有名的,还是弄死颜真卿这件事。

是的,就是大家印象中的那个书法大家颜真卿。

颜真卿,唐代名臣,杰出书法家。他是卢杞父辈的人。

安史之乱之前,他就被奸相唐国忠扁至平原太守。后安史之乱,他带领义军抵抗叛军,封鲁郡公。

颜真卿也是个品格刚正的良辰。这样的人,往往很容易得罪小人。

唐玄宗的时候他就被杨国忠厌恶贬谪,后乱世之中,他为了大唐拼杀搏命,尽显忠义,被代宗复用。

安史之乱之后,又轮到杨炎上台。杨炎心胸狭窄也不喜欢他,压制他。到了卢杞,卢杞更是大大的容不下他。

历史惊人的类似,当逢乱世,往往是忠臣良将力网狂澜,凸显出其忠肝义胆,挽大厦之将倾。

真可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然而一旦和平了,奸佞小人就要出场了,用他们三寸之舌到处挑拨,渔翁得利,多致使良臣蒙冤,家国不宁。

颜真卿功勋卓著,也不是那么好扳倒的,德宗也不是个完全糊涂的皇帝。然而卢杞颇懂得这些刚正的人宁折不弯的性子,和德宗对自己的信任。

是的,德宗信任卢杞。

全仰仗卢杞父辈的清廉忠义。德宗高高在上,看着下面的朝臣。他一看到卢杞,就想到他清廉的祖父,和在安史之乱中忠烈就义的父亲。卢杞是卢奕的儿子,他愿意相信,如果再来一次安史之乱,那么卢杞应是会像他的父辈,守着他的江山到最后一秒钟。

这在德宗的眼中无比珍贵。甚至比朝中任何大臣都要珍贵。

卢杞是少年时期饱经患乱的德宗的一颗定心丹。

可惜,德宗无法预料,忠臣世家的卢家,也会基因变异的。而他最擅长的,就是以忠义的姿态,将朝中重臣推入死地。

事实上,颜真卿当时年世已高,并不想和卢杞争夺什么。他被卢杞贬官为太子太师,免去了其他职务,之后遇到卢杞说:“我这个人性子急,经常得罪朝臣被贬谪。如今我年纪大了,希望你能庇护我。当年你的父亲忠烈,我对他十分敬重。他的头颅被送到平原郡,我看到他的脸上有血,都不忍心用袖子擦拭,而是用舌头将他的血舔净。现在,你怎么忍心不容我呢?“

卢杞却被颜真卿的话吓坏了,晚上都睡不着觉。

适逢李怀列谋逆,卢杞对德宗说:““颜真卿被四海信任,派他去和反贼谈判,就用不上打仗了。”

卢杞深知颜真卿的刚烈,也深知,李怀列不会放虎归山,他以忠义之名将颜真卿放到了叛逆的刀斧之下。

果然不出他的意料,颜真卿威武不屈,不屈而死。

事实上,颜真卿在出发之前,就意料到了自己会死。

他甚至给德宗写了遗书,自己的墓志和祭文。

他指着自己家的西墙说:那是我的埋骨之处。

可托六尺之身,可寄百里之命。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颜真卿,他的一生,乱世时,是他征战杀伐,力网狂澜,太平时,却总被几个奸臣轮番压制陷害,杨国忠,杨炎,卢杞。。。他一步步走过这些龟孙们的手段,现在,李希烈叛乱了,这次,他奉君命,一步步走向对方的屠刀。

这样也好,至少,不用再面对这些奸佞小人的纠缠了。

君子,似乎总是斗不过小人的。

那些卢杞没害成功的人和卢杞之死

即使是这样虚伪狡诈,深受皇帝信任的卢杞害不到的人,也不是没有的。

名臣郭子仪和卢杞有个故事。

那一天郭子仪在家和家人们一起谈笑,卢杞来拜访。郭子仪连忙让所有家人都回避。单独一人接待卢杞。

后来卢杞走了,家人们很不解的问:为啥所有人都要回避?

郭子仪说:卢杞这个人心眼特别小。偏偏他的脸是蓝色的。你们见到他难免有人会嬉笑,他只要看到你们谁笑就会记在心里进行加害。

如此会避祸又小心谨慎的郭子仪,终享晚年,生有八子,一世平安。

和郭子仪相比,李揆就没那么幸运了。

卢杞做了宰相,就派他看不顺眼的李揆入番作为使臣。

李揆,当时唐朝第一人,官职高,文采好。

我们都知道,卢杞最擅长让大臣去送死了。入番,也是个送死的事,特别是李揆这样有名望的大臣,哪个死对头会把这个级别的大臣放虎归山的。

李揆自然不愿意去送死,于是向德宗说:“我年纪已经这么老迈了,路途遥遥的去边疆,恐怕没命回来了。”

德宗动了侧隐之心,对卢杞说:“李揆会不会太老了”卢杞说:“李揆这么大年纪的人,如果能不辞辛劳去番外,那么,年轻的臣子,以后就更不敢推辞了。”

于是李揆只好去了吐蕃。

吐蕃的头目见到李揆问:“您就是那个唐朝第一人的李揆?”李揆说:“怎么可能,那个李揆,他怎么可能来吐蕃。”

就这样,李揆把吐蕃王给忽悠了,才得命回朝,没有被弄死。

按照唐朝的编制,往往是六部同时掌政,宰相也不止一个。

于是卢杞推荐了关播同时为相。不过,他只是让关播来做傀儡,政事上从来不让他插嘴。

有一次朝堂山卢杞砍砍而谈,关播也有点忍不住了,想插句嘴,说几句,结果直接被卢杞的眼睛斜了一下,就不敢说了。朝会之后,卢杞对关播说:“我推举你,就是因为你稳重少言,怎么现在也想说话呢?”

从此关播再也不敢说什么。

真是不愿意写这些奸臣怎么样害人,越写,心里越阴暗。

本来想,写到他们死,会开心一点吧。

可是没有,还是开心不起来。

这好像,也没有什么可庆幸的。

恶贯满盈的卢杞,也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卢杞并没有什么大才,除了会说一些大义凛然的话之外。被德宗信任的他,因德才不足,终于闹出了大乱子。

我们知道,德宗的天下,一直都不太平。

奉天被围,李建徽组织起一万多军队去支援。对于危机四伏,摇摇欲坠的王朝,这是一根救命稻草。

奉天被围,入城只剩下两条路:一是奉天北面十二里的漠谷,二是奉天西北四里的乾陵(唐高宗李治陵寝)。援军该走哪条路?

浑瑊和关播认为走乾陵,因为漠谷地势险要,一旦受到攻击一定会全军覆没。

这时候,愚蠢的大尾巴狼卢杞极力反对:说是走乾陵会惊动先帝陵寝,满脸忠孝节义一大套说法,说得德宗心潮澎湃,决定还是走漠谷。

好在还有个李怀光率军,给皇帝解了围。

李怀光痛恨卢杞的奸诈,知道打了这样的胜仗,德宗会召见自己,于是他对手下说:“卢杞这个人奸诈乖张,还乱加赋税,搞得民不聊生,皇上问我得失的时候,我一定要参他一本。”

卢杞听说了这件事,就给皇帝进言:“李怀光如今大胜,如果乘胜追击,就可以一举破敌。如果这次让他进城,那么就要耽搁掉最好的时机了。”

德宗有一次听信了卢杞的话,没让已在城外的李怀光入城。

李怀光大怒,于是造反了。

德宗明白过来,知道听信卢杞的话,惹了大祸。这时,卢杞又借机害死了颜真卿(如前面讲到的)。这些恶行,引起了朝廷内的震动,卢杞恶贯满盈已经引发了众怒。

德宗将卢杞贬官为新州司马。

被贬的卢杞并没有绝望,他说:吾必再入用

我一定会再被重用的。

是的,卢杞对德宗的心思猜的很对。但是,他错估了世间正义的力量。

前面我们说过,忠烈世家出身的卢杞,一直是德宗安全感的来源,是他的定心丸。

卢杞不在,德宗很思念他。

这一天,德宗给卢杞升官了,升为饶州刺史。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给事中袁高一向正直,首先发难,向德宗上书:”卢杞作宰相相三年,矫诬阴贼,排斥忠良。现在天下满目疮痍,都是他做下的恶果。现在刚被贬谪,就马上复用,难道不会令天下寒心吗?“

谏官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上疏:卢杞外表伪装的清高节俭,其实心地奸邪,他为相三年,破坏了法度,让丑恶横行,他在相位的时候,百官都不敢依照事实奏报。

李勉说:卢杞奸邪,全天下都知道,就只有陛下您不知道,这可见,他多么奸邪!

德宗终于明白,卢杞是个大奸之臣。

散骑常侍李泌则跟在后面追问德宗:卢杞的事情,您已经认可了袁高的奏报,后面您打算怎么办?

这一年,德宗赐死卢杞于澧州。

大奸大恶,陷害良臣,祸国殃民,众怒沸腾的卢杞。

他终尝恶果,生命走到了尽头。

这一年,是公元785年,距今1200多年前。

有意思的是,卢杞的儿子卢元辅,少年时,就以高洁的品格闻名于 世。德宗李适思念卢杞,就让他的儿子入朝为官。卢杞的儿子清贞刚烈,和卢杞的父辈们一样,因名节载入史册,世人虽然不齿卢杞所为,却都十分敬佩他的儿子。

而卢杞一生的悲剧和他做的恶事连连,可能不过就是因为他的脸是丑陋和发蓝,他是自卑的。

极度的自卑是多么可怕的东西呀。

它让一个幸运变成灾难,仰慕变成嫉妒,宽容变成狭隘,美好变成丑恶。

你自卑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