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2017-10-19 本文已影响5人
再叙西窗
“道德”二字,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而人类文明从原始社会开始,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道德伴随着每个社会发展阶段而被不断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无论哪个社会阶段、哪个社会行业、哪个社会个体,都印刻着道德的痕迹。 职业道德,即职业的道德,是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要求和准则,是道德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劳动者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最早对教师提出明确道德要求是在商周时期。但此时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还尚未正式形成,这一时期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大多夹杂在政治道德之中,尚未有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实践。 春秋时期随着“私学”的兴起,教师职业正式形成。大教育家孔子不仅首开私学先河,而且提出了一套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要求教师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品格,对学生应“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教育学生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等等。 中国历史上的教师职业道德,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其中包含的合理成分已逐步演化成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成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历史上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