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武侠江湖摄影

读叶圣陶的《家住苏州》

2024-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在水逸帆

叶圣陶先生是我们苏州名人,他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今天有幸读到他的《家住苏州》这本书,倍感亲切。

这是一本记录了苏州百年变迁的书籍,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历史文献。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既有关于他幼时在苏州的乐趣,也有关于上学的记忆,还有对苏州如画的风景和民俗的描写。这些汇集的日记、书信、散文、诗词、书话、回忆,都是苏州社会最真切的记录,是研究苏州近百年的革命史、文化史、文学史、教育史、民俗史,乃至山水、物产、建筑和园林等不可多得的史料。

1894年10月28日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三岁时就开始识字、练字,1988年老先生在北京因病去世。

他曾就读于草桥中学,后改名为苏州公立第一中学校,也就是现在的苏州一中。

叶先生的回忆中悬桥巷,唐家巷,还有最有趣的皇废基。

皇废基民国时期五卅路体育馆又是新军操练的地方,又有新式网球场,还是有名的刑场,和北京的菜市口一样有看头,大部分都是斩首等极刑…

以前姑苏老城内外南北向大多叫作街,比如护龙街(现在叫人民路),皮市街,南浩街…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临顿路;东西向的大多叫作巷。

人民路察院场以南,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对苏州印象最深刻的商业中心。那时候的第一百货和美罗简直就是繁华的代名词。

以前这里居然还是全国四大书肆之一(和北京,南京,杭州齐名)。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那些旧书店老字号:博古斋,文学山房,琴川书店…

苏州园林天下闻名,大多见诸报端的都是狮子林,留园,拙政园…

叶公回忆录中经常提到同学聚集地桂和坊,而桂和坊面西就是南北走向的养育巷。

对于养育巷的第一个印象其实是两座教堂,一座是花街巷南面的苏州基督教堂使徒堂,另外一座是景德路公交站对面的救世堂。

救世堂据说是太平天国时期美南监理会来传教设立的和东吴大学同一出处。使徒堂也是美国中华长老会所建,属于追思来苏州传教38年的杜步西之意。

养育巷东西二十二条巷子各有各的故事,柳巷,花街巷就不用多讲,看名字就知道了。

另外吃货们喜欢的藏书羊肉估计也和养育弄有点关系,因为明代这条巷子大都在此开店卖羊肉所以也叫做羊肉巷。苏州话发音羊肉和养育差不多,所以谐音梗其实古人也会用到民国创立路牌时,取养育巷更为文雅一些…

还谈到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苏州划船赏月的好时节,这个习俗叫做石湖串月。

月光透过行春桥孔,映入湖中。倒影和月影串在一起,恰到好处。

叶公所谓传说这个女巫上上方山烧香作怪那就需要考证了。石湖其实原是太湖一个湖湾,因勾践攻吴凿山石而得名。从春秋的皇家围猎场到南宋范成大建的别墅;难怪现在的上方山野生动物园建在这个地方,原来是有出处的。

枫桥外的寒山寺最有名的莫过于张继的《枫桥夜泊》。寺里那块石碑也据说经历过各种磨难,明代文徴明的碑已经散落不知去向,现存的碑是清代著名学者俞曲园先生的墨迹。

植园,估计很少人会知道这个名字了。比苏州公园(大公园)还要早十年的市民公园。大体方位在孔庙以西,书院巷以南,吉庆街以东,新市路以北的区域。现在只留下植园饭店的名字,还有部分遗存比如道山亭在苏州中学(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内。

这些都是民国前期的事情了,抗战时期植园被日军征用成为养马场,名贵树种被砍伐殆尽。原来的“植园八咏”成为绝唱…

叶公提到的松鹤楼也算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和老上海的老正兴,王宝和差不多。书中提到的虽不是观前街的本埠,应该指的是现在山塘街店,最有名的菜莫过于“松鼠鱼”,“莼菜汤”,都应该是蛮本帮的了。

叶先生曾就职于吴县第五县立高小,就是在在甪直。除了书中描写的水乡特色外,当然还有保圣寺等,这个现在还有个纪念堂,叶圣陶研究所,上一次我们还去参观过。另外,他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的原型还在那。

读了叶圣陶先生的《家住苏州》,我仿佛被一股温暖而宁静的气息所包围。这篇文章如同一幅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叶圣陶先生以他独特的笔触,将苏州的美景、美食、民俗风情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随着叶圣陶的成长轨迹,同他一起漫游在苏州的园林和巷陌中,聆听着那悠扬的评弹声,品味着那令人垂涎的苏州小吃;又仿佛乘一艇小木舟,摇着橹,穿过城门,阅尽苏州街市的繁华与庙宇的淡泊,尝遍寻常百姓家的烟火与情味……

先生写得好,朴实、淡然、纯粹,后人编撰得也好,有事、有物、有情,值得作为苏州人的我们细细品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