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方志中江南文化资源的基因诞育、外延类析和内涵归要——以《黎里
二、古镇江南文化资源的大致外延类析
(三)按文物营办主体区分
1、主体性质
分官方与民间两类,前者如黎里禊湖道院的建造以及后续的修缮扩建,后者如汝家弄汝氏砖刻门楼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落成。
2、主体体量
分综合与单一两类,前者如柳亚子旧居,后者如“象鼻眼”缆船石。
(四)按文化环境关联区分
意指文化产物与时空环境即一定时间阶段、一定空间情状之间所存在的融合、联系之纽带、样式。时与空的概念指向差不多跟以下两种定性相吻合。
1、历史演进
指的是某一文化资源诞生存在和其所能发挥实际功能的历史年代、跨越时日等的时间阶段的反映。如黎里“全真道院,元至元二年(1265)”建,历经“元延祐七年(1320)”至“清光绪十九年(1893 )”共14次重修扩建。自元至清,全真道院一直是开展道教活动的场所。后到“民国时曾设民众教育馆”,“新中国成立后,曾临时作工会筹委会活动场所,后被粮管所作粮库。”时代变化了,其使用功能也随之变化,甚至是性质迥然的突变。
2、状态呈现
指的是某一文化资源在其特定历史阶段与不同年代的空间状态的存在。如坐落在“丁”字形市河西栅的望平桥本名“古木桥”,顾名思义,当然是木质板桥,至“民国33年(1944),里人将之改建为石桥”,又至“1968年10月,改建为水泥桥面,定名望平桥”,该桥的三次质变,乃时代前行、文化嬗易使然。
事物是复杂的,其存在发展的轨迹往往并不单一,须辨证视之。如黎里青龙古桥,单拱石桥,就其文化构制的材料而言,无疑是物质的,而桥栏青石望柱上雕刻的覆莲,寓佛教教义,当属精神的。桥两侧镌刻的桥联,东侧“长虹高挂千门月,巨锁遥连万顷云”;西侧“物华天宝日,人杰地灵时”,则为精神文化之文学艺术的瑰宝,其表现形式是汉文字,以石雕工艺呈现于世。古桥肇建至今,跨越明清、民国等历史年代。初建与数次修缮,为民间个人所为,而现在的整体重修,乃人民政府之功德。
【注】图片来自网络,联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