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创作灵感
我们说到媒体优质内容的生产问题,那不妨先来复习一下。作品和作者共同构成了“源”(内容生产)。在作品中,又分为选题、采访、写作、标题四个环节。前两期我们讨论了选题角度和采访真实的问题,这一期,我们来聊聊写作的技巧。写作之要义,在于主题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流畅、细节丰富而又与主题密切相关。
这...听起来...好复杂啊...不怕,掌握三个要点,小慕要你下笔如有神!
第一,文章表述要有逻辑。什么样的逻辑呢?简单来说,就是时间逻辑、空间逻辑、因果逻辑等。你可能觉得,这不是废话嘛!这些东西小学生也知道啊。其实不然,很多人都容易走着走着,就忘了为什么出发。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后世对它的评价为“孤篇盖全唐”。为什么?这跟它严密的时间逻辑分不开。全诗共36句,开头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最后两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很明显,这是月亮从升起到落下来的过程。而在月出月落之间,还穿插着江水东流的景象。而这也是时光流逝的表现。综观全诗,一共有15个“月”字,11个“江”字,时间的流逝就在此间完成,而作者又发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慨,将时间逻辑进一步纵深。能在诗歌里把逻辑表达得如此严谨,这就是这首诗被评价为“孤篇盖全唐”的重要原因。
第二,导语设置要格外用心。好的导语,一定能吸引人继续把文章看下去,正如好的标题是让大家点开链接一样。正确的导语有两种,一是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二是突出细节,并且服务于主题。推荐一本书给大家,叫《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书里专门有一章讲了导语的写法和结尾的写法,其中列出了很多种导语,比如设问式导语、反问式导语、火车头拉火车厢式导语等。第三,注重数字的使用。数字的使用也有很多技巧。首先要注意实数和虚数,什么时候用实数呢?比如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是69,227人,失踪人数是17,923人,这是要用实数去表达的。但如果数字对事件本身影响不大,或者说它并不是一个重要细节,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虚数。
第一段,从细节切入,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比如某地发生了一起车祸,那么第一段就要把车祸的惨烈现场用细节表达出来——比如“一辆小轿车几乎被挤成了铁片,鲜血从车底淌出”。
第二段,直指核心事实。包括车祸伤亡人数,特别是死亡人数。
第三段,叙述次核心事实。除了死亡人数之外,车祸可能还造成了其他损失,比如高速公路已经封路两个小时,两边的车都无法通过。
第四段,讲述事故发生的原因。比如,这个事故正是因为这条高速公路在此处有一个弯道,弯道的存在造成了盲区的出现,所以导致了类似的事故。
第五段,描述背景。比说弯道之前已经出了很多次事故,但是当地政府不作为,没有及时改造,所以发生了第7起车祸。
第六段,报导最新进展。可以写警方或者是相关的责任人已经在现场进行处理,至于后续如何,下一篇接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