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合作中的常见问题
1.对孩子“怎么说”和“说什么”一样重要吗?
当然。说话的态度和所说的话一样重要。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沟通态度是这样的:“总的来说,你是个可爱能干的孩子。只是现在出了些问题,需要注意一下。你自己一旦认识到这些问题,你就能负起责任来。”
而诋毁孩子的沟通态度则是:“你是个招人讨厌又无能的人,总做错事情,最近发生的这件事情,再一次证明你又错了。”
2.既然态度这么重要,为什么还费尽心思地去想我们所说的话呢?
父母厌恶的眼神、轻蔑的语调能很深地伤害到孩子。然而,如果孩子屈从于“笨蛋”、“粗心”、“不负责任”、“你永远都学不会”这样的语言时,他受到的伤害将是双倍的。语言是具有杀伤力的,也有时间延续性。最糟糕的是,将来的某一天,他会用这样的语言反过来伤害自己。
3.如果你想让他做某件事,为什么不能说“请”?
如果是让孩子做举手之劳的事,我们说:“请把盐递给我。”或:“请把门关上。”“请”在这里是个常用的礼貌用语。比简单的命令“递给我盐”或“关门”要好得多。
我们向孩子提出一个小的请求时,说“请”,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符合社会礼仪的榜样。
但是,有的时候,“请”会导致不够严格。当我们真的生气的时候,温柔地说“请”,会带来麻烦。思考下面的对话:
妈妈:(试图温和地)请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孩子:(还在跳)
妈妈:(提高嗓门)请不要这样跳!
孩子:(继续跳)
妈妈:(突然使劲打孩子)我说过“请”不要跳了,是不是?
究竟怎么回事?为什么妈妈几分钟之内,从温文尔雅变得怒不可遏?这是因为,当你在付出耐心却又被忽视的时候,怒气就会随之而来。你会想:“我已经够有耐心的了,这孩子竟然不服从?我要给你好瞧的!哼!”
如果你想马上做一件事情,最好语气坚定,不要恳求。大声坚定地说:“沙发不是用来在上面跳的!”他会马上停止跳。(如果孩子继续坚持,就马上把他抱走。严厉地对他重复“沙发不是用来在上面跳的!”
4.有时候我让孩子做事情,他们会给我回应,有时候他们又置之不理。这是怎么回事?
有一次,我们问一组在校学生,为什么他们不听父母的话。他们说:
“从学校回到家,我已经很累了。如果妈妈让我做事情,我就假装没听见。”
“有的时候,我正在玩,或者正看电视,我真的没听见。”
“学校发生的事情让我很生气,回家我就不想做事情。”
除了孩子们的想法,下面的问题,你可以问一下自己:
⊙我的要求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要求一个8岁的孩子要有很好的饭桌礼仪)
⊙他认为我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妈妈非要我洗耳朵后面?又没有人看。”)
⊙能否让他选择什么时候去做,而不总是“马上”?(“你想先洗澡,后看电视,还是看完再洗?”)
⊙能否让他选择怎么去做?(“你洗澡的时候,带上你的玩具娃娃,还是小船?”
⊙房间的设施是不是可以改善一下?(衣柜里是不是可以钉一些低一点的挂钩,让孩子方便挂衣服?孩子的房间是否可以加一些隔板,便于整理东西,而不至于全堆在一起?)
⊙是不是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只知道让他干这干那的?是不是也应该单纯享受一下和他在一起的时光?
5.我必须承认,自己以前对女儿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现在我想改变。可是女儿却不吃这一套。我该怎么办?
经常挨批评的孩子会比较敏感。即使温和地说“该吃午饭了”,对她来说,也像是指责她“天生健忘”。她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认可。避免使用隐含着否定或者忽视的语言。在本书的后面章节中,会告诉你怎么让孩子正面地认识自己。在那里也将会提到非常类似的转变期,在这期间,孩子对家长的新方法充满了怀疑和敌意。
但是,不要让女儿的负面态度阻碍你。你所学的技巧,都是在教你如何对别人表示尊重。相信绝大多数孩子最终都会有反应的。
4.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很重要,能否简单地说“我了解你的感受”?
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我了解你的感受”,孩子并不相信你。他们可能会说“不,你根本不了解!”但是,如果能把问题细化(比如:上学的第一天是有些紧张,那么多新东西需要去适应),那么孩子就知道你真正理解了他。
5.我试图说出孩子的感受,结果弄错了,该怎么办?
没有关系。孩子会很快把你纠正过来的。
例如:
孩子:爸爸,我们的测验推迟到下周了。
爸爸:那你就可以轻闲几天了。
孩子:不,我不高兴。同样的功课还得再学一个星期。
爸爸:哦。你是希望赶快考完。
孩子:对了!
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对他人的感受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孩子能体会到我们的努力。
来自周乐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