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0716/7fa9f2bb5c0fbe7c.jpg)
家,是什么?
望着眼前一幢幢高楼,家就是用砖墙水泥堆砌出的一间间房子吧?
那我也有啊。我住的地方就是这密密麻麻“蜂巢”里的一间。
我特意为房换了门锁,恐惧心总是能让人幻想很多害怕的场景。比起紧锁着门,其实我更喜欢敞开的感觉。只是住这种补丁房的人都喜欢紧闭房门。所以,现在的人即使门对门,相邻隔壁也未必熟悉。
我喜欢站在窗边,让风抚过脸庞,世界在这份温柔里才感觉真实。除非台风,不然我每天都会把窗户打开,让空气流动,这是和自然在交换能量。大自然蕴含智慧和力量,风霜雨雪都是它的指引。
常有人描述,家是休憩的港湾,能给人带来归属感。要论一个家最重要的物件,大概就是一张舒服的床了吧。无论在外多苦多累,床上躺一躺,好好睡一觉,很多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我也喜欢躺在床上的感觉,拥着柔软的被子入睡,感觉自己回到了婴儿的状态。可是,失眠的时候,床成了很多人的噩梦,被拥抱的感觉便不复存在,只有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痛苦。
有人告诉我,我这遮风挡雨的地方算不得家,因为房产证上的名字不是我,它不属于我。
可能这就是很多人疲于一生,为了成个“家”的原因吧。算着口袋里的钱、现在的工资,要工作多少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为了买房福利,要在现有岗位熬上多少年才能还清贷款?
精明一生,糊涂一世。难道买幢房子就有家的温暖和幸福?
我嫁过人,他有房。投资失败,房没了,家也没了。可是真正让这个家没了的,不是房,是走不到一起的心。
女儿曾说:有妈妈在的地方,就有家。
我有父母,他们也有房。那是家,只是不是我的,它只想让我逃离。
走进那个房子,没有欢声笑语,没有真诚交流,只有严肃带来的压抑。他们数落我、嘲笑我、评价我,在他们眼里,我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离过婚,没有房,是带着两娃的单亲妈妈,事业上也毫无起色。我,平庸至极,甚至让他们觉得脸上无光。
曾经,我也以为父母在,就是家。无论我奔波何处,上学、工作,父母的房子就是我的固定居所。后来,好像一切都变了,因为我结婚了,那里不再是我想回就能回的地方,动不动对我说,“不听话就滚”。
对一个妇人来说,丈夫就是家?两人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的时候,那的确是一个温馨的窝,可是当这些幸福感荡然无存的时候,那只是一所大房子,空荡荡的,没有生息。直到某一天,连这个唯一可以带给我安定的住所也被出售的时候,我真的成了无家可归的游魂。
我不得不搬进租住的房子。缺乏安全感,让我住进这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门锁;没有归属感,房子里的每一件家具好像都在提醒我,这不是我的家。我在等,等着有钱了,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我在等,等着搬出去;我在等,等到我逐渐适应了现在的房子。
我会时不时地为这个不属于我的家添置一些新东西,让它的摆设更能适应我的生活方式。几个小小的置物架,能让家里的物品看着更整洁,拿着更顺手;回不到以前小资的咖啡生活,那我就淘一套高脚桌椅,用来自我享受;条件再艰辛,不能耽误孩子,为孩子打造学习氛围,少不了书架,少不了书,书架是从原来房子搬来的,书一直添置中,只是没有以前买得那么频繁了。
以我现在的经济状况,我给不了孩子固定的居所,但我能给孩子安定的心。只要有我在,就会让孩子住得舒心。这才是家吧!不是具象的一套房子,也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蒋勋说,家不等于房子,没有哪个房子我们会一直住着不走,房子有温度才是家。
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