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辣,不等于做作
随着各省的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也渐渐拉开了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序幕。
虽说,自从自己撂下笔,推开试卷,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刻开始,就再也没有关心过之后属于别人的考卷,但是,多多少少也从侧面,了解到了一些,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
比如,高考语文试卷上的“作文”。
特别是网络上流传出来的所谓各位“状元”们的大作,更是比较好奇。佩服之余,便是对那些所谓的文笔老辣的“作文品相”,产生怜惜。毕竟,“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造作,总还是会躲藏在字里行间的。
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过刻骨铭心的挫折,就会渐渐变得,在观察、阅读、认识、描写这个世界的时候,无论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还是与人分享,从文字到语言,都不会也不应该再矫揉造作什么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尽量把逐字逐句弄平实了,会特别在意别人看了、读了那个瞬间会不会起鸡皮疙瘩。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刚刚开始接触文字创作时的通病,提笔便是一些堆砌华丽的词藻,空洞的概念、排比的成语。这样的毛病,我是觉得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如影随形地不离左右。
一段时间里,甚至不知道,凡涉及到把一些事情说明白,特别是需要写清楚的时候,还需要有“口子”开得大小一说儿。动辄就往大里写的东西,总是绕来绕去地说不到点子上。
直到有一天,我在团司令部任职期间,亲眼目睹了号称我们团最大的笔杆子,政治处组织股周股长,在一份一份地操刀修改十几份将参加全军经验交流会文字材料的时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差距。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当真的见识到了“文字之所以有灵性,那是因为表达它的那个人的思维灵动跳跃,才使得他的语言,变得灵动飘逸。”
用灵动的语言,把经验材料写成了给久别亲人的一封封娓娓道来的家书;更像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具体而又独一无二的平凡生活里,对自己的认知行为一次次的纠错,一次次的推翻,一次又一次重建的生命体验。
眼看着这十几份文字材料的形成过程,彻底打翻了先前头脑中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对那些带有居高临下,离人间烟火气息不近的“大而空“也有了基本的判断。
突然发现,经验材料也可以写得这么唯美、这么家常。让人悟到了一个基本道理:人性的光辉,其实真的没有那么玄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