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书屋
你知道的,这个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大家都这么说。闲遐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终归还是让许多的人呆在了家里。
时间对于我来说,似乎永远都是不够用的。办不成其他的事情,就该静下心来好好的看本书。但一提起看书,就不能不想到自己后三楼的书房。那可是摊了不少底,费了不少心思,花了不少钱用心用意打造的。可是好多年了,除了儿子偶尔在里面过一下书法瘾之外,我已经快把它忘了。去年冬季经过家庭会议决定住回后三楼,我的书房又归于我了。尽管书房两个窗子都向北,不是很阳活,但我还是十分喜欢的。
要知道,不光租住别人多少回房,包括自己大半辈子盖了六七次房,只有这最后一次,在二零一二年建成后楼时,我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书房。当把书房装饰一新,把自己多少年购买的书籍全都整整齐齐放进书柜的那一刻,高兴得手舞足蹈。坐在转椅之上,旋转至大板桌前,摊开《百年孤独》,仿佛一下子真成了书香门第的读书人。
好多年了,终于有时间从容不迫的走进书房,可以与书亲近了。但书房太乱,够不得看书,觉得把放在书房里的一部分书籍整理一下才是当务之急。
已经没有那么细致的耐心,只能大致的分类放在相应的位置。所有的法律书籍包括工具书,全放到办公室的书柜里去。这个书房里的所有柜子,应该以历史、文学艺术为主。否则根本放不下,而且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整理书柜的时候,偶尔也翻看一下。尤其是那些与自己有关联或者影响较大的文字或者照片映入眼帘时,不只是浮想联翩,还会五味杂陈。
怎么会有一本1998年的陕西人物年鉴呢?打开目录才发现从135页到136页,是关于自己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仗义维法、职守兰天”,副标题是记铜川新区兰天律师事务所省先进律师宋林科,还配有一张当年的半身照。这件事过去二十来年了,早就忘的一干二净。并不在意所谓的荣誉,却对那张从未保留的黑白照片反复打量,明知那时不存在什么美颜的手段,奈何还真有点雄姿英发的味道。年轻真好,四十三岁真好。仅仅是一篇文章,却把许多美好的记忆勾起,泛起阵阵涟漪,欣慰之中渗透了甜蜜。
这本杂志里面怎么还夹着一个小红书呢?是一本红色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不仅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就连当时的县早都改成区了。前年确权登记的时候,要是拿出这个东西,还和村委会费什么唇舌,承包期限约定三十年不变,2027年才到期。怎么还说变成非农业户口,就把耕地收回呢?好在后来还是确权并登记发证,只是虚惊了一场。书柜里还有许多重要的文件,当时随手一放,时间过久就不易找见了,整理之余、警告自己得接受这个教训。要不要购买一个保险柜或是可以上锁的书柜来存储呢?情绪有些低落,叮嘱自己不要再犯类似的错。
整理过程中还发现,那么多的字典、工具书,要说当时购买时花费不小,但现在扔了可惜,不扔又没用处。它们的功能都被百度给替代了,既简便又权威。把这么多的字典辞典摆在显眼的地方,是不是有些可笑呢?时代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快,许多东西几乎无法预料,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被逃汰掉了。
还有在三十多年前购买的一套文白对照版五册《资治通鉴》,纸质优良、装帖精美,但至今翻阅不过百分之一的内容。每次阅读时虽然赞叹不已,但终无耐心和精力粗览一遍。自叹没有收藏的兴趣,却无意中干了收藏的差事。当然还有自己喜欢的作家,一旦有新书出版,就出手购买,除了陕西的大家之外,莫言的书一买就是一整套十几本。实际上忙的根本看不过来,只能寄托于往后,这个往后到底是个什么时候,自己也说不准。有时候也责问自己,既然没有时间看,为什么还要买那么多书呢?是不是有些贪婪呢?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花钱,那书柜里还有许多的书是要好的同学文友师友赠送的。他们的著作无疑会在第一时间阅读的,看到精彩之处,不由为他们赞叹。如今又演变成了为自己着急,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可却在本职工作之余,写出那么优秀的作品。岂不是令人羡慕嫉妒恨么,这一类的著作越来越多,自己的醋味就会越浓。
今天这篇文章两次被锁,不知道第三次申诉后结果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文章已经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