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的小目标

2019-03-02  本文已影响27人  陈潇丝

父母总是深谋远虑,苦口婆心地劝孩子听话,孩子有时会深明大义的点点头,但大多数情况就是哄哄父母,对父母的忠言是左耳朵右耳朵出。

父母们经常很苦恼,明明自己是对的,而且孩子也认可自己,为什么他们就是不听话呢?

因为教育的双方——父母和孩子——心里各有各的小九九。

父母一心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也就是培养成一个成功的大人。但这个目标对孩子来说太遥远了,孩子更关心的是——我该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孩子*。

孩子不会去执行父母的计划和安排,因为

1、孩子要求独立

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等养育者是最重要的人,孩子会为了和父母搞好关系,愿意听话,容易妥协。

当孩子慢慢长大,特别是上了学以后,虽然父母还是手握大权和各种资源,但是孩子的生活已经变得不再简单。

他有了自己的朋友和圈子,他更在乎同龄人的意见。如果上学以后的孩子还总是粘着妈妈,别的孩子就会笑话和冷落他。

2、父母的建议不好使

父母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总想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可是,成人世界里的规则有时并不适合孩子。

就好像父母教给孩子正确的打牌规则,而和孩子打牌的人并不安牌理出牌。这个时候孩子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否则就会吃亏或是被排斥。

比如,父母教导孩子要礼貌待人。如果在学校里总有个孩子总是很不客气地挑衅,孩子温良恭俭让只会显得懦弱,以后受得欺负也会更多,还不如直接顶回去或是打一架,这样更能在孩子群体中建立微信。

3、父母已经过时了

孩子得成长到一定程度才会体会到父母当年苦口婆心的教诲,在那之前就只会觉得父母很low。

孩子总喜欢冒险,特别是男孩子群体往往会觉得遵守父母的安全教育是胆小鬼的表现。想要得到群体认可的孩子就很容易去做一些冒险的事情。

不是孩子听不懂父母的话,当和父母在一起时,孩子就什么都明白。但是回到孩子的群体里,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成为集体中合格的一员。越是长大,他们对儿童群体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就越强烈。

这种行为也不是儿童独有的,而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在做的从众行为。

比如,我们这代人年少轻狂时,从不知道秋裤是什么,把父母的叮嘱抛之脑后。但是人到中年后,也习惯了把球衣塞进秋裤里,把秋裤塞进袜子里。

这不能证明父母对孩子错,只能说明:

①大多数年轻人火力旺,不穿秋裤是潮流。

②那个时候,我们也不觉得冷。

③我们要和同龄人保持一致,不能落伍。

所以,为了避免失望与冲突,父母要适当地调低对孩子的期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大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不能一蹴而就。

不要让孩子变得像自己,那样显得太过老气。合适的目标应该是符合孩子年龄的。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孩子,是更加实际的小目标。

父母看到孩子们总是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心里肯定不舒服。但是父母们一定要明白:

孩子最终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而不是父母。

孩子们的未来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尤其是和同辈人的相处。

*朱迪斯·哈里斯 《教养的迷思》


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心理咨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