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秩序敏感期

2018-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惠心幼儿园

       

儿童秩序敏感期

      所谓秩序是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秩序对成长中的孩子意味深长。从出生到4岁多是孩子对秩序最敏锐的时期。

        在秩序的敏感期,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适。

儿童秩序敏感期

        对这时的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而存在的。这种秩序和程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直线式思维”。后来,儿童的这种逻辑在形式上开始改变,不变的逻辑核心被抽象出来,在此基础上,事物的形成可以变化,甚至千变万化。

        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

      如果秩序是大自然的定律,那么环境的秩序在教育中的意义就一定配合孩子,帮助孩子发展内在的秩序,和孩子内在的秩序配对。

      我们把秩序分为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如果儿童的内在一定是秩序的,那就一定需要外在的秩序配对。一旦儿童有良好的秩序感,自我的形成就成为了可能,内在就是和谐的。

      有了内在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界限、承诺、规则、友善,关系就可以持续发展下去,关系也将是和谐的。

      环境中的秩序表现的规则中,秩序还是诚信的基础,秩序的破坏给儿童带来不安全感,思维的混乱、感觉的混乱、情绪的混乱、心理的混乱,儿童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对无秩序环境的抗争中,不得不浪费生命成长的时间。

      我们应该清晰的知道,秩序的敏感期的到来时,我们应该保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协助儿童,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外在环境。

儿童秩序敏感期

      在一个权利本位的社会,决定孩子一切的是老师,就如同决定老师的一切是校长。秩序就不是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不是自发的,而是靠外力强制而产生的纪律,秩序就变成了权力。因为这一点才使儿童惧怕学校,惧怕成人尤其是老师,也使家长讨好老师,期盼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些。这种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心理问题,造成了智能的平庸、人格的卑微、人生的乏味。

儿童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表现:吃饭时每个人都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爸爸的拖鞋客人不能穿;妈妈进门后一定要先放包包再拖鞋,否则就要出门再重复一遍“正确的”程序……如果不按他的意思,孩子就开始大哭大闹,不依不饶。

儿童秩序敏感期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我们一定要理解孩子,并且配合和引导他,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孩子。

        如果我们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秩序敏感期,将有助于孩子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并且建立稳定的安全感,不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将来会比较乐观、热情、积极。

        两岁的以后的孩子,如果养育人发现TA到了秩序敏感期,请亲子共读绘本

埃尔维·杜莱的《点点点》

儿童秩序敏感期 儿童秩序敏感期 儿童秩序敏感期 儿童秩序敏感期 儿童秩序敏感期 儿童秩序敏感期 儿童秩序敏感期 儿童秩序敏感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