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上的“滑铁卢”

2017-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PRESENT_fang

      五月底到六月初经历了心理史上的滑铁卢,身心都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从小不善口舌之争的我被实验室的同学气得不轻,我通过各种途径(哭泣,倾诉,看书,散心,回家等)来缓解这种痛苦。两个人无法沟通,我就果断选择了逃避,一个月后的今天,我发现逃避让我更加恐惧去应付这位同学,而且慢慢地也脱离了自己内心的轨道,变得无所事事,仿佛自己不好好努力、颓废懒散一点就不会引起同学的记恨和注意,她就不会找我麻烦。

        最近才发现,自己的这种处事逻辑来自于原生家庭,来自于童年。小时候,经常会看到父母起争执,很反感他们的情绪失控、口不择言甚至大打出手,这种时候我经常作为一个没有发言权的旁观者躲起来,直到他们互相伤害到一定程度,自然中止。这种妥协、躲避的习惯使得成年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况手足无措,口水战打不来的时候选择自我消化、发泄,但这种途径极其耗损自身的能量,以致好长一段时间身体都发出严重警报,我才不得不注意一下,慢慢平息自己的怒气,但是心中仍然残留了些怨气。

        最近实验室其他同学也遇到类似问题,很兴奋。因为他们终于能够理解我的心情了。直到刚刚我才意识到,每次我们在一起都会不断吐槽那位同学,在吐槽中寻求心理平衡以及发泄那些难以消化的不快,而这时,我们已经不自觉地变成了抱怨者联盟,这样就会改变那位同学的行事风格了吗?这样我们以后就会和平相处了吗?显然无济于事。

        发生了这样的事,这一个月我都没有进行过自我反思。现在想想,那位第一时间把错误都归到别人头上的同学明显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这可能也跟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这种人一般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而我,在这个过程中明显被她牵制住了,我跟着她的逻辑走,从而迷失了自己,也冻结了自我反省的能力。

        确实,只有少数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会反省自己所持有的那套逻辑,修改或是丢弃,形成适应现实状况的新的逻辑,心理学上的说法是修正心灵的地图。而我,一直把所有的不幸、错误归结于外在,抱怨不断,最终发现,受伤的却是自己。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上了这么一堂课,很奢侈,但也值了。

      人往往在感受了巨大的痛苦之后才会想要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