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何为“隐”?

2021-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爱我青春

早上晨读学习《论语.子路篇》第十八章的内容,遇到一些迷惑,也进行了一些查验,说来与大家听听。

原文是这样的: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是春秋时代的一个诸侯,就是我们小时学的”叶公好龙“的那个叶公,顺道说一下,这个叶

有一天,他对孔子说起自己家乡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家的羊,他出头作了证人,指证自己的父亲。他的意思就是”我们这里的风气好好啊!“

而孔子听完却发表了不同看法。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与你们那里不一样,如果父亲或者儿子偷了东西,两人都会互相为对方隐瞒。

”法律不外乎人情“是不是就从这里来的呀?

叶公说的这个人这个事儿无论真实与否,不论他偷东西为了什么原因(攘:有因而偷),父子关系肯定是不好了。要不然当儿子的哪能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儿呢!

咱先不管这个,也不考虑叶公和孔子的身份地位。单说孔子说的这句话,按照这种解释也不符合孔子”仁“的精神呀!

为了亲情,嗯,父子互相打掩护,人之常情,尤其符合中国人的”父慈子孝“的道理,可我还是觉得不通,不像孔夫子的为人!

为了解开内心的迷惑,我上网搜索一番,诶,还真让我找到一个说法,似乎说得通了。

这里的“隐”不能单纯的翻译为“隐瞒”,而应解释为“矫正”或者“纠正”,大家看一下,再回到原文重新翻译一遍,通了吗?

图片来自网络

现代汉语中,“隐”有“躲藏起来不外露”,“掩盖真相或者真情不让人知道”,“不明显、不清楚”,“秘密的事”等几种解释,可没有“矫正”或者“纠正”的意思。

这就又说不通了,还是”隐瞒“呀?“隐”到底得怎么解释才妥贴呢?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古代汉语的知识了,今天真是有幸呢!涨知识了!

在古代汉语中,“隐”可以通“檃”(yǐn),有个词语“檃栝”(yǐn kuò),现在已经写成“隐括”了。

它的意思有两个:1、矫正木材弯曲的器具。 2、(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剪裁改写。

从这两个解释中我们似乎能够找到“隐”翻译成“矫正”和“纠正”的来源了。

木材弯曲了,用一个“檃栝”这样的东西把它矫正。文章写完了,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审核,删除多余的部分,也有“纠正”之意。

现在我们再来翻译一遍孔子说的那句话“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父亲为儿子矫正过失,儿子为父亲纠正错误,正直就表现在这里了。

这么一说,我觉得通顺多了。真要是互相隐瞒的话,万一事情变大了呢,岂不是互害?还谈什么父慈子孝?

学习古文真是费劲呢,很多词语和现代的解释都不尽相同。

所以在学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拘泥于通常的解释。别怕产生疑问,更不能因为自己学习的时间短,知道的很少而放弃思考。

我们身边很多亲近的人,家人,朋友,同事,谁都不能保证不出现错误或者过失,希望我们也能做到像孔子说的“互隐”。

愿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