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红楼梦》红楼梦红楼梦里梦随笔

《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019-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沿海拾贝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少年享受过一段富贵风流,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六岁左右便经历了父亲被问罪抄家的噩梦,然后辗转浮沉,在他中年时期已经到了无法养活自己,“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地步,底层缺衣少食的生活使他更深切感受到世态炎凉。

尽管骨肉分离,颠沛流离,自顾不暇,但他依然没有忘记文人肩担天下的使命与情怀,据友人回忆,雪芹擅长绘画,扎风筝,烹饪,曾写作《废艺斋集稿》,汇集了刻印,编织,园林,风筝,烹调,印染等多种专门技艺,目的是帮助穷困潦倒无以为生的贫苦人学艺糊口。这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落魄大诗圣有多么惊人的相似!

于是,丰富而苦难的生活经验逐步在他心中沉淀,成为了创作小说的基底资源。小说写作也成了他精神的主要寄托,借酒浇愁,借文字诉苦。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完成这部皇皇巨著。而在成书留传的过程中,另一个人功不可没,不可不提,那就是笔名脂砚斋的一位老铁文友。

脂批有一条写道,“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根据夕葵书屋残页)八月泪笔。”

由此可见,不仅是曹雪芹,脂砚斋为代表的一群批书人也为这部千古奇书的完善保存与成功传世苦苦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流下了痛彻心扉,遗恨无穷的泪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