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火
鬼火又称磷火。迷信者以为是幽灵之火,故称。引汉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鬼火兮荧荧。”前蜀贯休《行路难》诗:“君不见烧金炼丹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年十岁时,见郊野间鬼火至多。”
夜晚时在墓地或荒野出现的淡绿色磷光。世俗迷信称为「鬼火」。实是由磷质与空气接触后燃烧所呈现的微弱绿光。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不过偶尔也会在城市出现。因为人的骨头里含有磷元素,尸体腐烂后经过变化,会生成磷化氢,磷化氢的燃点很低,可以自燃。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因为流速大压强小),回头一看,很吓人,所以被那些胆小或迷信的人称作“鬼火”。
现在能见到这种现象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因为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也都盖起高楼,修了公路,农田耕地也变少,而且都更加偏向规划和自动化种植和生产,农药的肥料的使用,让土壤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小时候随处可见的野鸡,野兔,野鸭,水鸟,等等。现在若不是在树林茂密,相对闭塞的乡下,基本看不到了,尤其是是现在各种农药的使用,树木的砍伐,连鸟和禅,都越来越少,童年夏天可以晚上捉蝉,下河摸鱼抓虾的体验,都不再有了。更别说可以见到“鬼火”这样的景观。
好在我的童年那时候虽然物质相对匮乏,但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乐趣,真的是现在孩子永远都体会不到的。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鬼火,是一个秋天的晚上,初秋天干物燥,我们家附近时成片的农田,还有打谷场,孩子们天然的乐园,在草垛子里捉迷藏,在田间地头疯跑,那时候的快乐时纯粹的,毫无杂质的,村子里的人都认识,孩子们可以天天满村子的野,晚上附近的孩子们都会跑到打谷场上,继续玩闹,那时候我年纪小,就跟着哥哥们的后面跑,跑累了就爬到草垛子上躺着,看着漫天的星光,听着其他人开心的玩闹,和兴奋的喊叫声。突然田里冒出淡绿色的火光,大家都喊着:“鬼火,鬼火!”胆子小的就开始害怕的往回跑,“鬼火”就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蹦一跳的向前移动,那时候好奇完全战胜了害怕,我惊喜的看着在田野里跳动的火光,像是天上的星星突然下凡来,与我们玩耍。鬼火灼烧的时间很短暂,蹦跳几下就消失了,很多胆大的孩子,就会继续在田野里奔跑,企图再次激起鬼火,可惜都没有成功,那短暂的惊鸿(魂)一瞥,注定成为很多人难忘的记忆。
如果是长辈来诉说,那便是有了玄幻的色彩,可能是我们已经接受了科学的解释,并不觉得可怕,更何况,或许是哪个生命,用最后的一点生命,燃烧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就如同烟火,短暂的绚烂,也好过无声的消逝。那也是他们能表达的最后的温柔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