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13晨读感悟 完美之子炼成记
想,想,想,前,中,后,六个字,可以让一件小事有更完美的结局。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主观能动性,也就是人的思考。人人都会思考,但是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是人与人之间思考产生的距离。
01时间长度
同一件事情,我们在事前和事后都进行思考,所得到的结果可能都不尽相同。若是可以避开所谓的“隧道思维”,也就是极其狭窄的视野,便自得一方大天地。
将时间的长度拉长,思考更多的事前局势和事后结果,更有助于事情朝着渴望的方向发展,比如,我要去买一本书,但由于对数的内容不太了解,可能我需要去豆瓣读书上去看一下书评,或者在网上直接搜索本书的思维导图,以此形成对于本书的一个框架性的认知,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将大大减少“事后诸葛亮”的发生。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说话,就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诸葛亮,谁都无法预知未来的必然结局,但是若能在事前多想,想,想,或许会大大降低后悔的概率。
不仅事前的考虑,事后的反思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回想一下,同一个错误,犯过了多少次,依然难以改正;同一个坑,掉进过多少次,依然难以避免。这都是对于事后的反思不够,或者基本没有反思,仅仅只是一个记忆而已,当事件重复发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在此被摔过一脚,然而仅仅是站起来拍拍身上泥土,便扬长而去,甚至连绊倒自己的是块石头还是坑都不屑看一眼。
事件发生前,多考虑;事件发生后,多反思;将时间的长度变长,也就是为事件的结果增加保险砝码,让事情更为顺利地进行。
02空间深度
事前和事后的多方思考,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备案和选择,当面临事情突然而至时,我们可以记得“带羽毛的飞机”,将更多表面的现场,进行深刻的思考,寻找表面背后的本质,以及事件的启示录,在事件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修正,最终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Mvp产品原则,快速试错,调头灵活,迅速调整,以最小的投入和差错,来总结关键的信息和价值,以此不断完善产品,直至产品能够占领市场的一席之地。
正如“硬币的两面”一样,每件事情都不止一面,善于从一面之词,一面之缘,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索,挖掘背后更多的深层的信息,或者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都将是一笔财富。
正如剽悍晨读公众号分享的每一篇晨读,都可以引出上百条的不同解读和感悟,这就是答案的多样性,也是人生的精彩所在。
万花筒般的生活,可以给我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启示,请接收从你的脑电波中发送出来的启示录!
从时间上进行前后的备案和总结思考,从空间上进行事中的深度思考,以前中后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部串联起来,才有可能迎来最大可能的完美结局。
参考书目:《反直觉思考:斯坦福大学思维自修课》[美] 迈克尔·莫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