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来自最幽闭和最动荡时代的凛冽强光
陈忠实的文字向来并不华贵,但是平实中带着一种异常强大的诡异力量,虽然小说中的那段岁月已经逝去多时,但书中时代的炮火和每一个人物或蹉跎或惊心动魄或声嘶力竭的人生命运,还在我们每一个读者心中激烈的核裂变着,永远无法像白鹿原上的河水一般静静流淌。每次读到这种夹带着大跨度历史背景长篇小说,我们首先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放置到情境中去,也很容易便可以感受到在宏大的历史长河中,个体的微不足道。今天我不仅仅想谈白鹿原上的人们,他们的身不由己,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被历史背景禁锢住的悲哀,更想谈当下,我们所面对的,虽然没有战火硝烟,但又有多少人同样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社会和他人?
白鹿原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它把自己封闭起来,仿佛与世隔绝,但是同时代发生的巨大的转折又悄声无息地影响着白鹿原的人们。几年前上映的电影《白鹿原》单挑出了小说中黑娃和田小娥的感情作为主线,黑娃的不羁和报复,田小娥的淫荡和无奈,都成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挣扎人群的代表。除了他们,其实还有很多人,他们的叹息留在白鹿原上,久久回荡。
壹
他是一个好人
却做了十恶不赦的事
鹿三是白嘉轩的长工,他是一个好人,安分守己,脚踏实地。凭借着辛勤的劳动、一手的好活以及忠诚的品格赢得了白家两代主人的信任。虽然他只是一个底层的农民,但他仍然有有他的尊严和优秀的品格。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同样实诚的主家白嘉轩甘心与他称兄道弟,结为干亲。
与此同时,鹿三还是儒家封建伦理的坚实拥护者,因此,当他得知田小娥与黑娃结合时,他很不甘心,不让儿子媳妇进家门,但是他还是忍了;而当他看到因为田小娥而落魄至极的白孝文时,他出离的愤怒了。他看着长大的白家那么优秀的儿子,和那么仁德的老爷—白嘉轩竟然沦为笑柄,这时忠实的鹿三无法接受,于是他做出了十恶不赦的事——杀了这个祸害人的狐狸精。
鹿三是一个老实而善良的农民,但他选择了亲手主持“公道”,义无反顾地杀死了田小娥。杀死这个人人唾弃的人,他并没有释怀,因为说到底,鹿三是一个好人,他和田小娥之间并没有血海深仇,他也不是个漠视生命的人,他是个矛盾的人,儒家传统道德的维护者却违背了人性,善良的农民一夜之间变成了做恶事的刽子手,他没有作恶人的强大心理,仿佛是从天堂落入了地狱,于是他迷茫了。他为民除害以后需要被他所信奉的儒家思想肯定,然而就连他所追随的白嘉轩也没有不认同他的做法,鹿三的世界崩溃了。田小娥死前的情形萦绕在他心头,她的鬼魂也折磨着他,那鬼魂是田小娥的真实想法,更是鹿三的思考,他开始对他一直坚信的封建礼教产生了质疑,这也正反映了人性在觉醒过程中呈现的迷茫,但他终究是疯了,不断萎靡下来,直到儿子发现了银锁,知道媳妇是爸爸杀死的,愤怒之下剪掉了鹿三的辫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对于所维护的旧秩序的最后的念想没了,鹿三上吊了。
鹿三他永远是为他人,即白家所活着的,他与生俱来带着重重的奴性。他沉湎于白嘉轩的仁德下,认为这是他的表率和楷模,于是本性善良的他甚至会为了维护白嘉轩而表露出人性中最冷酷险恶的一面。
最好的长工死了,显然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悲悯的,他是另一个白嘉轩,一个没有那个地位的白嘉轩,一个同样仁德为名下的牺牲品。
贰
他固守旧秩序
却被信奉的世界丢弃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没有什么文化能够停滞不前,永葆青春,在曾经风云交际的近代中国,白鹿原上有这么一位朱先生,他饱读诗书,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但是却是报国无门,遗恨终生。
一方面,他是原上人们心中践守仁德的圣人,深受儒家文化浸润,创立书院,教书育人,试图用仁去感化教育变乱中的民众,他是整个原上的精神支柱,亦如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诸葛亮,看透一切。
另一方面,他又始终局限在封建的传统儒家文化知识体系中,对先进的变革一无所知,他以为宣传自己仁的道德主张,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然而世界变化的步幅早就超出了他的预料。书中无数的例子,都在佐证他的无用功,他犁毁罂粟,但是很快又有新的罂粟花盛开;他开义仓放粮赈灾,但是饥荒仍然存在;他劝退清兵,嘲弄乌鸦兵,但人们仍在兵难中挣扎;就是这样一个儒生,面对田小娥的亡魂作祟,却只是冷冷地叮嘱一句,造个高塔镇住这个婊子,给她造个庙陪不是是不可能的。这足够惨烈的隔开了那含情脉脉的面纱,但也更加合理,因为他所维护的礼教是不容被挑战的。
他从来不是真正为了人民群众,他只是为了他所背诵的金科玉律,为了那梦中的儒家大同社会。他也并不是圣人,他只是被击垮信仰的虔诚信徒与卫道士。当历史车轮碾过,朱先生所依靠的传统秩序早已坍塌,白鹿原的秩序更是无从维系,他最后也只能通过自己的面子保全家小安康。这大约就是旧时代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的悲哀了,他的这一切举措合情合理却又让人感到悲哀,他没有错,却要无故承担这个社会变化的仓皇一瞬。
但他仍是美好的。书中白鹿是贯穿始终的神物,不仅仅是一种祥瑞,更是美好道德的具象,神性仅是其表象,它的内在则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而在作者笔下,朱先生显然就是这白鹿。他的一生都在诠释着他所信仰的儒家的美好精神内涵。
因此,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先生谢世了,世上也再也出不了这样好的先生了。这是对朱先生的一种赞美和惋惜,同时也表明了以朱先生为代表的儒家体系、哲学、理想的彻底破产。他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一面,也更让我们理解传统文化面对变局时的无力与脆弱,他已经不再适应这个社会了。
因为这天,早就变了。
叁
她想活出精彩
却终究还是死于非命
在封建社会中,女人永远不能自己站起来,她们必须依靠男人存活下去,三从四德,父亲、丈夫、儿子,将女性的一生牢牢捆住,她们是家庭的附庸,她们的人生从没被自己掌握。在追求女性权益的路上,白骨累累,田小娥亦是其中之一。
纵观田小娥的一生,悲剧从她被父亲卖给郭举人做妾开始。郭举人一家都不拿她当人看,不但把她当奴婢一样使唤,而且把她当容器泡枣养生。她感到屈辱的同时,也萌生了反抗之心,于是她偷偷把枣儿扔在尿盆里,把用尿泡过的枣儿给郭举人吃,读者看到这段,大多拍手叫好。
她不是一般的女人,她知书达理,长得俊俏,她不是一个没文化,安于现状的农村妇女,她有强烈的性欲,她想活得精彩,并且她从不放弃追求生而为人的激情,于是当黑娃这个长着一身腱子肉的年轻的憨厚的男人出现在她面前时,田小娥决定勾引他,他也不顾一切的掉入了陷阱,她们开始偷情,越是不让她得到,她便越发猛烈的去追求,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隐情败露,黑娃被辞,小娥遭休,她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幸好,黑娃没有辜负她,他要给她一个真正的家。然而在白鹿原,她被认为大逆不道,她入不得祠堂拜不得祖宗,不被承认更不被接纳。但是田小娥却也心甘情愿的和他过最不堪的苦日子。
随着黑娃掀起风搅雪又被扑灭,黑娃出逃,她又失去了依靠,也迎来了她最悲惨的人生。她为救黑娃,被鹿子霖所占有。鹿子霖对小娥的占有,不仅是对她肉体的侵犯侮辱,更是对她人格尊严的残忍蹂躏。最终她被利用以她的性为武器去害白孝文,死于非命。
她能如何?有一颗自由的心,可身处封建时代,妇女只是附属,只是工具。男人们正如白孝文,他们在心理上被“存天理,去人欲”的教化过,他们无法面对自己的欲望,更不能承认自己有关于性的想法,于是这一切都是红颜祸水的罪。可悲的是原上男人都恨她,有的出于维护封建礼教、有的出于得不到他的肉体;原上的女人也无一不恨田小娥,但她们的恨田小娥不在乎,也许田小娥深谙张爱玲的思想“正经女人虽然痛恨荡妇 ,其实若有机会扮个妖妇的角色的话,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女人之间的怨恨大不过嫉妒。但是最终使得田小娥变成妖女的还是原上的那些男人们,从白嘉轩的不允许黑娃入祠堂,到黑娃不顾她死活的参加革命后长久不归,再到黑娃父亲鹿三对她的满腔愤恨,这些男权的压榨才使得田小娥走上了疯狂的复仇之路,后来她不惜一切的勾引了白嘉轩的宝贝儿子,她将这个懦弱的白孝文玩弄于股掌间,还让他抽上大烟堕入深渊。
封建社会不需要有自我的人,她需要为那些心口不一且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掩盖那为他们自己所不齿的欲望,她的灵魂也只能被封于塔下。其实死在鹿三镐头下的淫妇田小娥,又比任何一个老实的正经的女人都会爱,也懂得牺牲。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细品张爱玲那句话,倒是正经女人永远学不会妖妇们的坦荡与胸襟。
今天的我们减少了历史的禁锢,却也有了更多的迷茫,如果说白鹿原上的命运之轮,早就因为历史而镌刻成型,那么我们正是书写今天历史的主角,和平的环境、富足的生活、开放的意识等等,这些全部都是时间的馈赠。珍惜当下,活出精彩,找到每一个人自己命运的出路,然后汇入到时代的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