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个“杀手”有点冷!
炎炎夏日里,待在凉爽的空调房里真是一件美事。但空调给人们带来舒爽的同时,也带来一种“疾病”。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症”或“空调病”。
空调病并不是某一种特别的病症,而是由于人体内的温度调节系统出错导致的一系列综合病症。
夏天,在空调器制冷,给人们空调带来凉爽空气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使室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干燥。
长期在这种干燥的空气里,首先是我们的眼睛干涩、嘴唇干,这不难理解;
其次就是我们的皮肤由于穿衣较少,大部分裸露在这种干燥的空气里,即使不出汗,也会散失大量的水分;
再就是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出的几乎是饱和的湿气,这样,散失的水分会更多,这种情况时间一长,我们的鼻黏膜、气管黏膜就会变干,严重时会发生干裂,感冒等病毒就会乘虚而入,直接到血液,这样引发感冒、咳漱是在所难免的。
空调病症状空调病的主要症状因各人的适应能力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表现为畏冷不适、疲乏无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头痛、腰痛,严重的还可引起口眼歪斜,原因是耳部局部组织血管神经机能发生紊乱,使位于茎乳孔部的小动脉痉挛,引起面部神经原发性缺血,继之静脉充血、水肿,水肿又压迫面神经,患侧口角歪斜。
空调病易患人群一般地说,易患空调病的主要是老人、儿童和妇女。老人、儿童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低下,而妇女是由于衣着单薄,又袒胸露臂。
怎么预防空调病?第1招:分段进出室内外。
带着一身热气进入空调房,会使脑血管快速收缩,极易引起头痛。建议进入空调房后,先待3~5分钟,然后走出室外,在阴凉处再待几分钟,之后再回到室内,这样反复两三次,等身体比较能适应室内低温,就可以留在空调房中了。
这种分段进出的方法,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第2招:控制温差和湿度。
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都很重要。很多人喜欢一进入室内就对着空调猛吹,会导致打喷嚏、感冒等。年纪稍大者,最该担心关节问题,这部分人身体代谢渐缓,血液循环较差。
关节对温度、湿度的变化很敏感,不利于久坐空调房。建议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5℃,室内湿度控制在60%左右,温度则在25℃~26℃之间。
第3招:多喝温水。
经常在空调房内,容易流失水分,造成鼻腔和黏膜过干,甚至会引发支气管炎。需要多补充水分,但不要喝冷水,要喝常温水或温水(35℃~40℃)。
第4招:保湿工作不可少。
长期吹空调,肌肤容易干皱,影响其光泽和弹性。严重的话,皮肤还会发痒、起疹子。除了多补充水分,身体也要经常保湿。
热天容易出油、出汗,建议使用清爽型乳液,避免使用乳霜或油性乳液,以免堵塞毛孔或排不出汗来。除了呵护身体,环境也得保湿。随时放一杯水在身边,或适度栽种植物,也能增加室内的湿度。
第5招:给眼睛一点温暖。
眼睛干涩是一种常见的空调病,特别好发于戴隐形眼镜或有慢性结膜炎的人群。在空调房内,除了应适度用些人工泪液外,不妨拿条温毛巾敷眼,给眼睛一点温暖,有助于缓解症状,消除疲劳。
另外,从预防空气传播疾病的角度来看,定期清理空调、按照一定的频率开窗换气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