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读后感
第一次阅读陶勇医生的作品是《目光》,再一次被他吸引是令人心动的offer中,他是人群里闪闪发亮的人气担当。
看过《目光》里面的故事,再看《自造》里陶勇医生在临床亲身经历分享更能让,我们这群临床的小白医生们更加有代入感,在迷茫的时候,有了指引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书里说:“一个人的人生观,我们需要长期的挖掘,寻找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人生观”。
人不断在成长,在不断接受新的事物、经历会带给我们的三观新的更新与洗礼。
为什么说年轻人更容易浮躁、更容易有干劲、更容易有改变的勇气,因为在不断的成长里一直对世界拥有最大的好奇心。
我们不可能一直是少年但我们可以一直保持少年般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把生活变的闪亮。
推荐语说,如果你不是学医的,请读读这本书,如果你是学医的,请更要读一读这本书。
书里从医生和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带给我们更多的关于善恶,孤独,工作,生死,公益选择与努力诸多方面的思考。
而我的思考来了........
1、找到属于自己的“神奇走廊”
书里有一条可以化解烦恼何不快乐的“神奇走廊”,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走廊,但在陶勇医生的眼里他充满魔法。
因为这条走廊里穿梭一遍后,自己心里会舒坦很多。
可能在临床的生活里会因为工作、各种烦心事让自己变得焦躁,郁闷。我们又是也不懂这种坏情绪地源头来自哪里。
可能是他人情绪地影响,可能是工作上地繁琐事务堆积,还可能是因为学业备考地繁重。
但作为成年人地我们好像早就过了那个摆烂就可以不做地年纪了,因为哭泣过后,我们还是学会内化,释放我们自己的情绪压力。
这条走廊可能存在与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地方,当心情烦躁,抑郁不开心时,也请给自己找一条发泄情绪的神奇走廊,或者找个情绪的发泄口。
例如,看看剧,打打电话,运动一下,适时扫除我们心里的阴霾,疏散自己的不开心。
学医是信仰向光而行容,人总要相信世界上存在光可以赶跑生活里的阴霾。
书里说:“自己不是唯一的倒霉蛋,知道这个真相后,心里会舒坦多了。”
人生里的不如意,可能是上天赐予的心灵长假,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内心与成长的假期。
2、学医路上小诀窍
很多枯燥难懂地医学术语,在陶勇医生地口中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见事物。
对于病人来说,不对等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水平,可能会造成不一样的理解分岔,但这里面也让我们收获了不少的人生经验。
崔小妹和崔妈的热情里我们学会用真心换真心,在小段夫妇的人生态度里学会没心没肺,能吃能睡的豁达乐观,在老韩头的就医人生里,明白疾病与健康不能因为侥幸心里沾沾自喜,再看见中西医结合式人生一文里,对生活目标追求是要用长期的目标,去驾驭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片段。
陶勇医生通过从医把每位病友的病例、人生故事、自己读过的书,慢慢的串联在一起,像一幕幕电影,我们会从中体会到平衡的道理,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学医路上总结的三个技巧。
第一阶段:技---意为技能、技术、技巧。
通关秘诀:勤奋和坚持
这个阶段最容易收获进步感,这是大部分医学生们目前处于的阶段。
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医院底层打工人的我们,都在这第一阶段里不断试探,我们唯有不断充实自己的基础知识,才能不断丰满自己的羽翼。
第二阶段:艺----艺术。
通关秘诀:勇敢和谦卑
挑战自己,面对疾病的诊断、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让治病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提升诊断的正确率和治疗的有效率。勇敢是需要我们克服心理障碍,走出舒适区、面对新挑战。
在职业生涯里应该保持谦卑的学习态度,在医学这条永无止境的路上,需要时刻保持认清自己不足,及时反思反馈。
第三阶段:理—道理、哲理。
通关秘诀:不断积累、不断丰富自我。
学医过程中遇见的人事物,会慢慢形成形成自己生活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所思所想的感悟会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逻辑体系,这种思维与感悟可以带给自己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动力,让我们有勇气去面多生活里的更多挫折。
医生这个职业里发生的事物,可能是我们接下去几十年都会面对的大环境。
我们可以以职业生活作为为探索世界、生活的窥镜,让自己学会自洽,帮助自己克服生活里地疑难杂症。
3、在不断尝试中寻找目标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迷茫与不确定是年轻人的常态。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总会陷入焦虑,各种速成的帖子在网络上纷飞。
当焦虑成为生活的常态,我们也不要着急,每个年龄段的焦虑与烦恼都不一样。
书里说:“20岁不用担心30岁会发生的事,30岁不用担心40岁会面临的事。”陶勇医生也就实际经历,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困惑,因为我们的人生,总要多尝试,才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是什么。
书里说:“真正地努力,不是让生活变得更忙碌,而是在及时完成该做地事情。”
请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只要每天及时完成自己的小目标,每天悄悄地进步就可以,我们埋头努力过的日子,时间都会记在心里,也会慢慢兑现。
阅读过后,我想为什么,陶勇医生说人生需要“自造”因为生活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成长路上徘徊前进。
无论是否选择做医生,是否亲身临床一线,他的故事与经验分享都像束光一样指引着我们。
他记录着生活中遇见的故事,分享在医院内外的普通人的生活。而作为普通学医人的我们也可以遇见很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