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困难时,看概率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11人  我是一个凡夫俗子

选择中概率的应用

我的学生有时候愤愤不平地跟我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努力又聪明的人,为啥在外面被人看不起?找工作也不好找!就是因为学历吗?”
我实在不忍心,但又不得不说句实话:“很可能真是因为你的学历。”
学生更加不悦:“只要了解我的人都说我这人好,怎么能因为区区一个学历问题就不好找工作或者被人看不起呢?”
可惜现实就是这么扯淡。
如果学生毕业去找工作,很明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并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这个时候,他们只能看概率。本科毕业生大多数从小到大都有不错的基础,比较好的习惯,发展潜力往往也比较大,也许有60%的人符合当前这个岗位的需要;高职或者专科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习惯也不太好,发展潜力会小一些,也许有40%的人符合当前这个岗位的需要。这时候,一个不认识的本科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都来求职,自然选那个更可能符合岗位需要的人——即使情况正好相反,在没有掌握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概率高的群体更有可能被选中。
实际上,这种选择方法无处不在。同类型的产品,在价格均可承受的情况下,多数人会选择已经用的品牌或者名牌产品;同样找人帮忙,多数人会找合作过的人或者关系比较好的人;同样的商品,即使你不了解它们,也会首先让那些包装不合国家规范的商品出局。
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会倾向于概率高的选项。

善用概率,帮我们避开陷阱

所谓概率,就是指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使用概率来做决定,就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统计情况来对未发生事情做预测。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也不会用到特别精确的数据,只需要有个大概了解即可。
对于我们熟悉的领域,那就直接通过曾经的使用感受、行业数据进行判断即可。
对于我们不太熟悉的领域,可以咨询别人的经验,网上查找数据,有条件可以直接到市场上转一圈看看也就明白了。
对于我们完全不熟悉的领域,这个比较麻烦,无从下手了。那就首先排除概率最低的。
咦?不是说完全不熟悉吗?怎么知道哪个概率最低呢?很简单,搜罗信息,找到最不靠谱的那个。

怎么找到最不靠谱的

关于“高手在民间”说

也有人说了,有批号有合格证不一定真合格。最典型的就是“高手在民间”一说,持这种这种说法的人宁可相信“别人说”,也不相信一个完善的体系。
确实,有批号有合格证的产品真不一定合格,但这个合格率肯定比“别人说”这个方式来得高吧?
毫无疑问,几十个人跟你说“XXX好”确实比几个批号或者合格证书看着有可信度,但如果从科学角度说呢?检测机构会从方方面面进行检测,即使不全面,也不是依靠“感觉”来判断的。何况,感觉这东西本来就是可以欺骗的。
有时候,所谓的“别人说”很容易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希望。比如治病,有些病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下确实不好治,但有些人说“我这里有神奇的医术,驱邪气活经络,能治这种病,我还治好了好几个人呢”。
如果一个医生,能说得清病理,即使治不好也比那些说不清病理但是声称能治好的人强。
对于相信“高手在民间”或者“别人说”的人们,我想说:宁可相信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不要相信无所不能的神奇。因为不万能,我们才能获取一个概率,而神奇……呵呵,谁能告诉我,神奇事件的概率如何统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